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实验室也能“共享”!这家“国字号”农业科创中心再创新2022-05-17 11:57:54 | 来源:经济科教频道 | 查看: | 评论:0

5月12日,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会上,揭牌成立农业农村部华南现代生物种业公共研发中心,致力于围绕“生物种业”主业发力,打造一个在粤国家、部、省涉农实验室的“超级调度中心”,避免农业科研、科技领域的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目前,该中心已连接逾50万方实验室、1.5万台大型仪器、2760余名高级专技人员。

(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讲解“广东种质银行”)

作为华南现代生物种业公共研发中心的孵化方,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于2018年8月获批建设,是我国在南方布局的“国字号”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平台,也是全国仅有的5大区域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之一,落户在广州。

(农业农村部线上参会)

3年来,科创中心在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总部800亩地上建起1.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支撑载体,布设了九大分中心、20个研究院,并分类设置了山区农业(肇庆)、都市农业(黄埔)、海洋渔业(珠海)三大类型示范孵化“副中心”,总面积超1.7万亩。同时,通过线上“数字港”平台汇聚起投入品、产出品、流通品等18类近30亿条的农业全链农业农村信息。

经过反复实践,科创中心创设出一套科技产业融通互促的“133N”模式,即通过“1”系列各类、各级“比武”对已汇聚的18类海量要素进行鉴评、分类、分级,发挥科创中心“超级媒婆”的公正、公裁力量,将“比武”分化的“3”大类要素进行技术转化,再根据广东农情构设山区农业、都市农业、海洋渔业“3”类孵化模式,面向全省和粤桂、粤黔东西部协作平台进行科技产业融通合作。

通过“133N”模式,科创中心在2021年举办了两届“种业”主题大比武,之后短短2个月汇聚起862份丝苗米核心种质和2500余份重点关联种质,并通过统一检测,构建起全国首个水稻“基因+表型”数据库,创设了一套“收集—鉴定—编码—备案—评价—交易—征信—融资”八位一体的交流交易模式。去年8月30日,全国首个智能育种融通平台启动,平台的全部多组学信息面向全国开放共享,不但每年节省重复投入数十亿元,也为智能育种配上了“宏观之眼”、“数字工具”。

目前,“133N”模式已联动全球40多个国家及国内19个省份的12万家企业法人、3.2万名专家、3000余个种质圃、4096名律师、336亿产业发展基金、50万方物业、36万名新农人等要素资源,“数字港”平台可直通服务30万家商脉终端。

据了解,本次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由农业农村部,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和珠海市、广州市8个有关区、广州市凤凰街道共5级联动,科技、金融等九大行业参会。此外,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贵州黔南农科院等广州国家科创中心的九大分中心单位也共同参会交流。

标签: 科创中心 山区农业 海洋渔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