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全球报资讯】南财快评:中国电力系统的韧性是实现电力保供和碳中和的重要条件2022-08-01 19:50:15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今夏北半球经历了一场“大烤”。欧洲多地都在6、7月经历了超过摄氏40度以上的高温,英国录得有史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北半球高温以及引致的山火爆发等次生灾害,导致数千人死亡。创纪录的热浪同样席卷美国和加拿大多地,气温达到创纪录水平,直逼50摄氏度。在亚洲,印度新德里部分地区气温在6月一度飙升至49.2摄氏度。日本部分地区则首次在6月份出现了40摄氏度的高温,经历了历史上“6月最热一天”。


(相关资料图)

极端高温导致各国用电需求激增,能源安全频现红灯。在伦敦,电力需求暴涨导致电网几近崩溃,而供需紧张局面进一步把电价推至创纪录的高位,导致严重的可负担性问题。据报道,为避免伦敦东南部出现停电,英国国家电网电力系统运营商甚至以每兆瓦时9724.54英镑的天价进口电力,比正常价格高出50倍以上。不仅仅是英国,全球多地都不同程度陷入电力供应危机。在6月6日,美国总统拜登甚至发表声明,表示由于潜在电力供应短缺已经达到威胁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程度,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中国电力供应安全在这个夏天同样经历着高温的考验。自6月中旬以来,我国多地开启高温“炙烤模式”,多个城市甚至出现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受到高温影响,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甘肃、西北在内多地用电负荷创下历史新高。据报道,7月以来,南方电网最高统调负荷已经有13天超过2亿千瓦。

同样面对极端高温带来负荷增加的巨大压力,我国却并没有像西方主要国家那样,出现电价大幅波动上涨或电力供应“硬缺口”的问题。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电网具有足够强大的韧性,从而确保了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而煤电在保供过程中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虽说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在能源转型的现实条件下,发挥煤电的“承上启下”作用,为新能源提供必要调节和支撑服务,也是客观需要。

2022上半年,我国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39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88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往往“靠天吃饭”,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出现的极热无风现象,往往导致风电出力低。夏天入夜后,气温负荷略降,但光伏不出力,风电则低出力。这意味着风光夏季往往出力较低,在储能等系统灵活性技术实现大规模部署、具备足够调节能力以前,迫切需要煤电转变职责,由主力型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调节型和支撑型电源转型,为风光保驾护航,托底保供。

去年全国部分地区出现限电,煤电受到煤炭供应短缺、价格高企影响,在风光出力不足的情况下,无力托底是最重要的原因。欧洲一些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煤电在提高系统灵活性,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英国国家电网近日要求煤电厂在今年冬季随时做好发电的准备。澳大利亚电力运营机构在日前的报告中,也将缺乏煤电供应托底作为造成今年初冬寒潮来袭时创纪录电价的一个主要因素。

为确保煤电可以更好履行托底保供职责,主管部门自去年底以来强力介入出台多项措施,在确保煤炭供应安全、价格稳定方面成效显著,为煤电迎接夏峰的挑战备足了“口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煤炭产量21.94亿吨,同比增长11%,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在价格方面,国内煤炭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涨幅远低于国际市场。5月底,秦皇岛港50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同比增长36%。而同时期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南非理查兹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则分别上涨235.5%、196.1%。

煤电向调节型和支撑型电源转型不会成为电力减碳的阻力,而恰恰相反的是会成为助力。长期来看,煤电这一转型仅仅是煤电减量,逐渐淡出电源组合的第一步。还需对煤电转型制定一个长期规划,平衡好“短期保供”与“长期碳中和”之间的关系,为顺利推动能源转型,逐渐摆脱煤电依赖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清洁、高效、安全电力系统的构建。

在这一规划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在能源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同时需要确保能源安全供应和价格稳定可负担性。而这需要发挥电力系统整体的灵活性。其中,储能技术在提供系统灵活性方面的作用众所周知。在成本可负担性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但随着抽水蓄能,以及电动车和氢能等新储能技术的发展,储能本身也形成了包含多技术的复杂系统,需要新的制度框架,确保其协同发挥作用。

此外,通过推动虚拟电厂的发展,可将相对分散的源、网、荷、储等元素进行集成调控,并辅以虚拟(数字化)手段,对外等效成一个可控的电源。这不仅能够实现实体电厂的发电效用,而且还可以起到“负电厂”的作用,帮助消纳系统多余的电力,起到灵活的削峰填谷等作用。

当然,我国特有的超大型电力系统优势,也要发挥好。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电力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形成互补。推动区域电网之间更好的互联互通,也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可以实现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联动,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推动电力灵活性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以更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

(杨木易系欧洲能源智库Ember资深电力政策分析师,国际能源转型学会副秘书长;施训鹏系悉尼科技大学教授、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际能源转型学会理事长;张荇系芬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

标签: 电力系统 电力供应 同比增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