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全球焦点!专访印象笔记唐毅:科技独角兽的中国“回归”路2022-10-19 09:43:57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报道

“到今天,我们成了一家具有全球意义的新物种。”从Evernote到印象笔记、从中国业务到中国企业、从ToC产品到“All-in-One”平台,印象笔记CEO唐毅不断带领团队实现进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根据印象笔记与Evernote的初始约定,印象笔记团队开发的新产品中,除与Evernote功能一致的以外,他们可以将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这意味着,印象笔记的中国创新有望在未来数年走向全球。唐毅对此回应说,“我们已经在推进出海工作,作为中国企业惠及全球用户。”

“回归”独角兽阵营

从2012年开始,Evernote一度走衰,从明星创业公司成为媒体眼中“下一个倒下的独角兽”。但在中国市场上,印象笔记业务迅速增长,增长速度、用户粘度、付费转化率等多个指标逐渐超过Evernote。

唐毅出任中国区总经理后,印象笔记将本土化进行的更加彻底,从Evernote中国业务变为Evernote持股的中国企业:长达32个月的谈判后,印象笔记在2017年底完成独立重组,建立起美国Evernote公司、中方投资者、中方管理团队三方均等的持股结构;2021年3月,印象笔记的又一轮融资完成后,中方管理团队通过追加投资成为公司最大持股方。

对于印象笔记的资本本土化进程,真成投资管理合伙人李剑威曾评价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成效的外企混改。”

获得绝对控制权的同时,印象笔记的业务本土化也在提速,公司面向中国用户需求推出了一系列软件和工具。

根据艾媒咨询在今年9月发布的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榜单,印象笔记最新估值已经超过11亿美元。艾媒咨询团队认为,印象笔记从单一的个人笔记工具应用产品,发展成了一个超级信息管理SaaS平台,通过多元产品矩阵,在一众云笔记平台的围剿中突出重围。

截至当前,印象笔记已构建软件产品矩阵和知识硬件生态。

进入中国市场后,印象笔记成为很多人的“第二大脑”。有异地情侣用它来记录日常,有用户用它来打造个人极简系统,还有支教老师用它存储手写教案。

但近年来,随着印象笔记APP功能的不断丰富,软件运行一度变慢、卡顿闪退情况频现。这让很多老用户吐槽“累觉不爱”,甚至有曾经的“印象大使”公开发文弃用。

“印象笔记变‘重’了一段时间,遭到了老用户的诟病。”唐毅没有回避来自用户的批评。他在本次采访中回应说,重是孕育新产品的阶段选择,最近最欢喜的,“是听到老用户说,‘印象笔记的精神回来了’。”

通过AI技术应用,印象笔记将碎片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知识。记者了解到,印象笔记下一步将在用户沉淀下来的数据上做服务,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并为用户决策提供关键帮助。

缘何走向“All-in-One”

印象笔记进化过程,也是管理团队从C到B,再到“All-in-One”模式探索的长征路。

当代职场人的工作正在更多的使用工具软件,比如在知识工作者工作场景中,一些用户习惯于用TickTick管理清单、用Pocket存储待读、用Notion管理信息、用Trello进行协同。

C端工具型产品的很大挑战是用户“用完即走”。在印象笔记团队看来,将从信息收集、记录,到信息分析、分享,再到知识沉淀的环节串起来,比每一个环节完成的有多极致一样重要。

基于此,印象笔记在阶段性丰富印象笔记APP的功能后,将一系列App推向市场。进而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同时,通过整体的“All-in-One”模式能将用户真正留在平台上。

具体来说,用户能够同一个账户登陆产品矩阵里的软件,用以快速且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需求;所有数据沉淀在印象笔记平台,后者相当于个人和企业用户的信息存储器、处理器;通过AI技术应用,印象笔记将个人和企业数据库内的信息建立自动关联,形成类脑神经连接的知识图谱。

十数年前,Evernote作为笔记应用的开山鼻祖,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迅速占领市场。公司前CEO Phil Libin在2012年公司估值10亿美元时公开表示,Evernote要成为“百年企业”。

从这一年开始,Evernote开始以“印象笔记”为名开启中国征程。至此十年间,印象笔记团队不仅已完成股权结构和业务的本土化,还为“第二大脑”赋予新价值,“不仅要能存储,还应当能思考、为决策提供关键帮助。”

“在需求、市场、趋势的变化中不断调整自己,独立生存并不断发展状态。”在唐毅看来,基业是否长青的最重要衡量不是存在的年限,更在于运营的质量。也就是说,“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是否能以持续的创新将用户服务好。

标签: 印象笔记 用户服务 管理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