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西安“十四五”工业发展路线图: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达到25%,支柱产业规模超1.5万亿2022-10-28 23:06:58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资料图】

近日,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明了西安“十四五”期间的工业发展方向、目标及任务,同时在经济规模、创新能力、支柱产业、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绿色发展等方面作出详细解读。

针对主要目标,《规划》提到西安市“十四五”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达到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预期达到8%,同时工业投资年均增速预期达到8%。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虽然西安市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综合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仍然凸显出不少问题。

以工业投资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西安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小于30%,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保持在20%左右。

陕西省政府决咨委咨询委员、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老工业基地,西安本身有一定优势。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工业占GDP比重过半,而近几年整体下滑趋势愈加明显,这也导致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如各大开发区招商引资同质化、产业集群行业化专业化不足等。”

曾昭宁认为,当前随着整体经济环境变化,西安工业经济发展也会迎来新的困难与挑战。上述《规划》便是一次较为详细的尝试与调整。

锚定“十四五”目标

针对预期目标,上述《规划》从经济规模、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绿色发展及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创新能力方面,“十四五”末,西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将达1.8%、规上有研发活动工业企业占比和规上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均要达到50%,此外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要达到630家。

“目前,西安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目前仍然以投资拉动为主,其实更需要向创新驱动倾斜。”曾昭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曾昭宁认为,利用创新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西安可以参考杭州等城市的发展经验。这些城市的投资在GDP中占比不足一半,但GDP表现仍旧亮眼,这就意味着这些城市已经不再依赖于投资要素,逐步转换成了投入产出效率更高的创新要素驱动。

“西安也应借鉴此类经验,尤其是要注重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曾昭宁说道。

本次《规划》中也重点提及中小企业预期发展目标。据显示,至“十四五”末,西安规上工业企业数将达200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将达30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达400家,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将达15个。

事实上,西安近年来的研发投入水平十分突出。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5.05%,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逐年增强的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为陕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提供了一片沃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8月,西安市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科创板累计上市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135家。

随着科创主体的增加,西安市多个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态势明显。

对此,《规划》中提到至“十四五”末,西安市六大支柱产业规模预期将达15110亿元,年均增速预期将达21.2%,同时,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预期规模分别为2000亿元、5600亿元,其中前者预期年均增速将达38.7%。

实施产业“倍增”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制造、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一直是西安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与核心。此前,西安市便曾印发《西安市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行动方案》等多份文件,以支持六大支柱产业发展。

本次《规划》也将六大支柱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以汽车产业为例,《规划》中提出依托陕汽、比亚迪、吉利等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商用车、轿车、SUV等整车制造。支持比亚迪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发新产品,同时支持吉利加快混合动力版、纯电动版“星越L”产品布局。

此外,“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突破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推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以及整车集成技术联合攻关,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

同时,开展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的研发生产,支持氢燃料电池研发和示范应用。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推进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进程。

事实上,此前西安各大区域新能源汽车项目招商曾引发质疑。在吉利、比亚迪、法士特等多家车企进入后,各大开发区如何统筹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问题备受关注。

“目前来看,同质化问题在西安很多工业园区或开发区都逐渐曝露。表面上看,这是产业招商引资的问题。若追根溯源到体制上,一方面需要体制统筹协调机制更完善,另一方面在规划布局上,各开发区和产业园要做到小且精,而不是‘一锅烩’。”曾昭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此外,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规划》还划出三星、美光、华天、奕斯伟、比亚迪电子、中兴通讯、创维、华勤、西京公司、西安炬光、西安派瑞、中航富士达等行业内头部企业,以头部企业驱动产业发展,同时从产业规模、产业链供应链、产品研发、推广应用等多方面细化实施相应举措。

事实上,在诸多政策利好下,西安六大支柱产业数据表现可圈可点。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六大支柱产业同比增长23.3%,其中,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增速分别达到30.6%、29.1%和32.1%。而本次《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望进一步驱动产业发展。

加强企业梯度培育

在企业孵化方面,《规划》分别提到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及中小企业培育措施,进一步完善梯度培育体制。

在过去数年内,以六大支柱产业为代表,西安落地了一批龙头企业及重大项目。比如三星、陕汽、西电、陕鼓集团、比亚迪、法士特、西飞、中兴、隆基、西北有色院、杨森等。

凭借支柱产业优质与龙头企业带动,西安提出“培育一批五百亿级和千亿级‘领航企业’和主业突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品牌优势明显的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制造业企业,推动企业上市和‘走出去’,走资本化和国际化发展之路。”

上述举措带动了一批陕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统计数据显示,陕西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从2019年初的49家,增加至77家(含过会待上市5家)。

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动作,助推了国资国企改革提速,也助推了民营企业创新实力提升。

较为典型的案例是,陕建集团重组延长化建,延长石油整合陕天然气、法士特收购秦川机床,助推了公司高质量发展。一批“硬科技”上市公司引领带动了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强和重点产业链升级。

此外,西安还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强化示范引领和政策支持,引导企业专注细分产品领域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行业地位突出、技术领先、发展潜力大、符合产业导向的细分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西安已开展单项冠军培育计划,着重梳理省内技术水平领先、经营业绩良好、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省前5位或全国前10位(或以出口为主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20位)的企业名单。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冉淑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两年,西安的城市经济发展与政策支持为科创企业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孵化环境。对企业而言,政策从金融、载体、技术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有利于科创主体的发育与成长。

在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方面,西安将按照成长层次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聚焦一批成长性好、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技术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高成长中小企业,加大培育扶植力度,实施跟踪辅导,帮助解决困难,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对优质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拓宽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搭建“政金企”融资服务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与优质中小企业的项目对接。

“其实西安工业结构层次并不低,但总量仍有上涨空间。要持续上涨,就需要多层次产业组织形式的结合。”曾昭宁表示。

曾昭宁认为,龙头企业与骨干配套企业便可形成产业集群的雏形。培育优质中小企业便是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这其中要注意产业、行业的规划与聚集。将工业各类专业性产业集群做大,最终才能实现规模效应,从而驱动经济发展。

标签: 支柱产业 冠军企业 西安工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