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观点:高发生率、年轻化,“三高”中控制最差的高血脂如何防治?2022-11-08 18:59:38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实习生 洪小澜 上海报道

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在血管壁沉积,易形成血管斑块,这也是诱发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高血脂人数已高达4亿人,约有80%血脂异常的心血管高危患者无法达到指南推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目标水平,20岁到29岁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占比已达到15.3%。


(相关资料图)

企业家人群中受血脂困扰的问题尤为突出:《2018年中国企业家健康绿皮书》显示,在企业家样本人群中,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达58.8%,远远高于全国患病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桢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与现代人高速、高压、高强度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及过度依赖烟酒,都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对高血脂的重视不足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心血管疾病迎来了高发期。

“从心内科角度可以很敏锐地感受到,现在是心血管疾病的‘旺季’。”陈桢玥表示,这主要是由气温的变化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导致。

这主要由于气温骤降导致了室内外温差大。天冷以后开空调,室内温度很高,室外温度骤降,就会出现温差,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冠脉血管灌注不足,心肌缺血。寒冷的刺激还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一过性的缺血,缺血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心肌梗死。

同时在饮食上,“贴秋膘”,冬令进补,各种节日也聚集在冬季,一直在吃,各种吃。再怎么自律的人应酬多了也会吃得多一点儿。出门吃饭都是高油高糖高盐,这种进食对于整个身体的代谢水平都是有影响的。年底年初又很忙,不一定有时间管控,到了冬天也动得少,懒得活动。身体负担就会从量变累积到质变,就会触发心血管疾病。

《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高血脂人数已高达4亿人,约有80%血脂异常的心血管高危患者无法达到指南推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目标水平,20岁到29岁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占比已经达到15.3%。

但高血脂受到的重视却远远不足。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组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患病率达34.7%,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仅为16.1%、7.8%和4%。

陈桢玥指出,“三高”中高血压和高血糖在中国人群当中控制得相对好一些,最差的是高血脂。体现在一高三低,就是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不能居家自测,必须要来医院;第二没有明显症状,容易忽略;第三吃药依从性也很差,吃着吃着就停了。很多人觉得血脂高就是一个生活方式病,吃得清淡点就好了。而且因为自己年轻,觉得这问题不大。我们说‘年轻是资本’,是因为拥有健康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生存状态才是资本。如果年轻的时候就罹患了心脑血管疾病,你的年轻就是负担了。”陈桢玥表示。

实际上年轻人在心血管疾病上的风险可能会更高。“现在我们强调的是终身风险评估,对年轻人未来几十年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因此根据危险对人群分层,分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和超高危。简单来说,是分成五个组,第一、二组的控制相对宽松一点,第三、四、五组就非常严格。评估一下危险因素,不少老年人在第二组,而有些年轻人就已经站在了第五组,对他的血脂管理要求反而更严格。”陈桢玥表示。

“因此我们强调血脂管理要尽早。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甘油三酯。举个例子,总胆固醇的量160毫摩尔是达到冠心病的红线,累积到160毫摩尔了,冠心病就可能触发。怎么让它不达到或者晚达到?就是把胆固醇水平降得低一点儿,这样可以晚十年、二十年或者终身不发生冠心病。”陈桢玥指出,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尽早干预危险因素,预防为主。治疗疾病实际上是后续的亡羊补牢,这个成本很高。所以我们在推一级预防、零级预防,希望人们可以更早地重视起来。

误区重重

关于如何保护心脏,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有的却陷入了误区当中。

例如,有人认为吃素可以降血脂,针对这一说法,陈桢玥认为,纯粹地吃素去降血脂或者减肥,是一个非常不科学的状态。

“现在讲健康营养就是均衡饮食,适当控制,而且重点控制。不同危险因素的人群饮食是不一样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控制饮食,吃素不能解决问题。针对高胆固醇的饮食需要注意四少三多:少红肉、少内脏、少黄籽、少没有片状鱼鳞的鱼、多瓜果蔬菜类、多白肉、多谷物等植物纤维的摄入。而针对高甘油三酯要强调三少一不要,少油少糖少主食,不要喝酒,尤其是啤酒。对高血压就要限盐了,对糖尿病要限糖,包括碳水和糖份摄入都要限制。”陈桢玥表示。

而对于“定期吃阿司匹林对心脏好”的说法,陈桢玥认为,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有一定的抗血管炎症的作用,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对于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管有没有发生过脑梗、心梗,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之类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果这个患者有多重危险因素,比如有高血压有高血脂有高血糖,建议服用。如果患者有冠状动脉斑块,虽然冠状动脉狭窄还没有超过50%,但斑块的性质是不稳定的,评估未来发生心梗、脑梗风险很高的人群,也要使用阿司匹林之类的抗血小板药物。

因此,要正确保护心脏,在日常生活中,陈桢玥建议:

一是,生活方式改善,管住嘴迈开腿;

二是,管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和肥胖五大危险因素;

第三是定期体检,早筛早查早诊早治,这是保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第四是,一旦得了心脑血管疾病要坚持长期治疗,遵医嘱服药,同时要定期复诊,看各项危险因素有没有达标,定期地评估你的血管情况。

陈桢玥表示,有胸闷胸痛的症状,发作时像压了块石头或压榨性的疼痛,部位在心前区或者前胸及胸骨后。疼痛范围通常是一巴掌大小,不是手指头大小的点。疼痛时长一般是三到五分钟,有的人能够自行缓解,有的人需要口服硝酸甘油等才能缓解。

通常,持续十分钟以上,如果不能缓解,就会造成心肌的损伤。持续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心肌的坏死,就是我们俗称的心肌梗死。还可能有放射痛,放射的位置很多,可能是左肩部、上臂、左上臂、喉头、牙床、后背。活动以后发生或者加重。这些都有可能是心脏问题。如果是静息状态的疼痛,活动后反而减轻,这可能不是心绞痛。还有心慌,造成心慌的原因有很多,因此需要通过做检查来判断。

关于心脏检查,陈桢玥介绍,基本上是心电图、心超,必要时可行动态心电图、可穿戴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冠脉CTA等,这些是无创检查。微创的血管检查就是冠脉造影,是评估心脏血管的金标准,看冠状动脉是最清楚。

“如果有家族遗传史,建议大家尽早进行血脂筛查,早防早治,管理好血脂水平。”陈桢玥教授呼吁,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筛查。

治疗药物的选择

目前常见的降脂药物是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已上市20余年,覆盖人群非常广,其不良反应得到广泛关注。但他汀类药物并不像想象中如洪水猛兽般会带来强效的副作用,这类药物和普通用药的不良反应是相当的,临床使用要注意谨遵医嘱,不要超剂量用药或者随意停药。

“心脏病人需要长期吃药,要解决长期吃药的依从性问题,很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少吃药——减少吃药的频次和用药频次。”陈桢玥表示。

目前,很多高血脂患者是使用他汀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后者每两周或一个月进行一次皮下注射,一年下来至少需要注射12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用药频次。

“在进博会展出的这款创新药Inclisiran目前已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获批使用,它是全球首创用于降胆固醇的小干扰核酸药物,能够精准靶向肝脏,通过启动生物细胞内的调节机制,持续降低患者血液中的LDL-C水平。患者在初始注射及第三个月的注射治疗后,每年仅需接受两次治疗,即可长久平稳地降低LDL-C达50%以上,Inclisiran有望简化现有血脂管理模式,减少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心血管综合内科主任姚启恒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介绍道。

据了解,受益于创新药械“先行先试”政策,目前,Inclisiran已在海南博鳌乐城的博鳌超级医院、瑞金海南医院、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广州和睦家医院、中山市陈星海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落地,为广大血脂异常患者带来福音。

“除了服药,我觉得生活方式的改善特别重要,管住嘴迈开腿,戒烟、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规律作息,这都是特别重要的。还有定期随访,服药后的效果怎么样,有没有不良反应,要不要调整方案等。最后,患者自身的健康理念的提升、科普知识的增加,也会增加他对于疾病的了解和依从性。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陈桢玥强调。

标签: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