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9%,比第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继续保持物价形势的基本稳定。
【IPO过会率趋稳 监管层关注毛利率等问题】
(资料图片)
据证券时报,截至11月15日,今年A股过会企业达到436家,过会率为86.65%,较2021年同期的89.75%有所下降。从企业被否原因来看,毛利率、内部控制、业绩真实性、经营可持续性、行业与板块定位等相关问题是企业闯关资本市场普遍遭遇的“拦路虎”。
【互联互通迎来8周年A股国际化进程更进一步】
据证券日报,2022年11月17日,沪港通迎来“通车”8周年纪念日。8年来,沪港通平稳运行,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不断赢得市场青睐。如今,其与深港通一起,成为外资配置A股的主要渠道。沪港通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里程碑上的关键一步。
湾区动态【深圳鼓励上市公司以“抱团联建”等方式共建园区和总部】
11月15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围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创新产品,提供投贷联动、并购贷款等综合融资支持,联动参与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本次发布的《上市措施》提出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工作目标:到2025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超600家,新增首发募集和再融资资金超3000亿元,上市后备企业累计超3000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专利数等指标全国领先,新增千亿市值企业3-5家、百亿市值企业10-20家,新增上市公司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50%。在空间保障上,深圳鼓励上市公司以“抱团联建”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和总部大厦。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资本地的工业项目,按照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给予重点资助。
【深圳再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
11月15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将引导银行设立专门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专营机构,设置20万元的认定奖励,同时优化业务奖励方式,按增量排名给予排名前十的机构奖励。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方面的未来三年经费测算为750万元、550万元、550万元。此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奖励政策也将延续,对于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分别给予0.5%和1%的业务奖励。据介绍,预计未来三年发放奖励为468万元、562万元、674万元。
【首届大湾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峰会在深圳召开】
11月16日,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的首届大湾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峰会召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指出:“深圳是全球金融科技的领跑者,我们在推动很多金融科技的技术应用到绿色金融的发展上,包括建立相应的智慧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此次峰会还发布了《影响力投资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价值(2022)》、《价值共创:社会价值投资研究报告2022》、《深圳市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1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研究报告》、《环境信息披露洞察:第一年的实践与探索》、《社会影响力投资手册》等报告。
【李家超:明年将试行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
11月15日,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与深圳市政府共同推动两地创科合作,特别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为推动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特区政府会研究加快发展港方园区,在“一区两园”基础上与深圳探讨在合作区试行专属跨境政策,进一步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创科要素的跨境流动。同时,特区政府正与内地有关部门研究促进内地数据向香港流通的特定便利安排,以及明年在大湾区推出数据跨境流动试行计划。
【澳门金管局公布6月30日证券投资调查结果】
11月16日,澳门金融管理局发布统计显示,在2022年6月30日,澳门居民持有由境外无关连实体发行的证券投资,以当天市场价值计算为10,061亿元(澳门元,下同)。在各类证券投资中,股权证券、长期债券及短期债券的市值分别为3,319亿元、6,236亿元及506亿元。
机构【五大险企前10月实现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长4%】
据证券时报,A股上市险企相继披露前10个月的保费数据。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五大上市保险公司前10个月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26万亿元,同比增长4%。分险种来看,寿险业务发展仍承压,产险业务保持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