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环球时快讯】评论丨建立健全精准高效和有温度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2022-11-23 05:45:38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春子(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日前,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精准把握新市民需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熨平周期波动影响,提升新市民金融健康水平。

新市民一般是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等各类群体的集合统称,是社会新经济、新消费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在新的发展阶段,金融机构要通过建立健全精准高效便捷和有温度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做精相应金融服务。

我国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度提及新市民。2022年3月,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各地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出台了新市民金融服务办法和方案。

金融机构要明确新市民金融服务战略方位。一是新市民群体规模庞大。根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新市民的人口总量约为3亿人,占比近20%,其中外来务工人员是新市民的主要构成占约90%,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市民所占比重超过50%。这一群体潜在金融需求潜力巨大。如果3亿新市民人均贷款多增3000元,就可多带动近万亿新增信贷投放。

二是新市民群体具有广泛性、差异性。大多数新市民是灵活就业人员,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工作稳定性较差、收入较低、靠超时工作来赚钱等等生活和工作的难题,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等等,在子女上学、医疗保险、养老、住房特别是各类金融服务等方面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与户籍市民相比,新市民在消费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三是新市民金融消费和投资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除银行贷款、保险产品外,新市民对打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贷款省级之间的障碍有强烈希望。新市民对金融消费和投资的新需求,是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潜在巨大市场。

进一步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首先,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要求。金融机构要将服务新市民金融服务作为一项新的战略性工程,建立组织体系,强化队伍。要加大对吸纳新市民较多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对新市民创业的信贷支持,加大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保险保障力度,助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完善住房安居保险保障,支持新市民职业教育和子女教育,合理满足新市民消费信贷需求,建立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重点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工资支付,持续推进减费让利工作,提高健康医疗保险服务水平,丰富新市民养老金融供给,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二是创新新市民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量身定制“适新市民化”、可服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场景覆盖,消除金融服务盲区,达到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目标。比如,针对蓝领新市民开发蓝领贷,针对灵活就业人群开发适合其收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贷款,针对新市民的临时创业金融需求提供资金贷款或资金周转贷等,针对小业主等相对富裕的新市民提供相应的财富管理产品。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加大针对性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开发力度,推出适合新市民金融消费特点、方便快捷、界面友好的O2O服务。

三是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大部分新市民财富存量低,风险承受能力弱,金融机构应帮助新市民做好科学的财务规划和财富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避免过度负债和过度杠杆,防范由于收入、工作或其他方面突发因素导致新市民的财务脆弱化,对新市民个人和家庭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金融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标签: 金融机构 风险承受能力 建立健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