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焦点报道:上市公司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新挑战:期权卖权能否纳入套期保值范畴2022-11-30 19:07:10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近日,王诚(化名)所在的上市公司收到地方证监局的询问函——为何上半年企业投资收益大幅增加。


【资料图】

“事实上,这些投资收益主要来自我们通过期权卖权(卖出期权)开展的大宗商品原材料采购套期保值。”他告诉记者。具体而言,通过期权卖权收取了一笔权利金,企业有效降低了大宗商品原材料采购成本。但由于会计准则尚未将期权卖权纳入套期保值范畴,审计机构将这笔期权卖权的权利金收入归入投资收益项。

这无形间给部分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构成新的“烦恼”。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套保部门只要一提借助期权卖权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公司董事会与财务部门就会迅速否决,究其原因,一是会计准则尚未将期权卖权纳入套期保值范畴,二是证券交易所也没有允许上市公司将期权卖权作为套期保值工具。”一位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告诉记者。

记者多方了解到,关于期权卖权是否属于套期保值工具,业界其实有着不同说法。部分业内人士担心一旦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异常大幅波动,上市公司的期权卖权可能遭遇巨额亏损,导致企业业绩遭遇巨大波折,损害投资者利益;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若上市公司能够将期权卖权规模与其实际大宗商品采购贸易需求相“匹配”,是可以起到套期保值作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相关部门能否构建一整套可视化的信息实时共享机制,令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都能及时了解企业期权卖权头寸是否超过企业现货贸易规模,从而迅速判定企业期权卖权操作属于套期保值,还是过度投机行为。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过度投机行为,相关部门可以迅速采取从严处理措施。”一位期货领域专家认为。

期权卖权日益流行背后

随着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骤然加大,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纷纷通过期货套期保值操作降低大宗商品采购成本。

“但是,单一期货工具不足以适应生产经营需要。”一家电缆制造上市公司采购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究其原因,一是上市公司通常将60%-80%年度铜采购量通过期货操作套期保值,但若铜期货价格剧烈波动,上市公司将不得不追加支付巨额期货持仓保证金,令企业现金流压力骤增,二是铜现货交易与项目竞标的不确定性,也导致期货套保未必合适。

比如电缆企业在项目竞标时,需先按照竞标合同规模预购铜材,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万一企业未能中标,他们事先采购的铜材就变成库存负担,若通过期货操作“平仓”,无疑将支付不菲的资金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期权“平仓”项目竞标所需的铜材头寸,无疑是一种相对低成本的操作方式。

此外,电缆企业与上游铜企签订长期采购合同时,往往会遇到两大“烦恼”,一是有时上游铜企给出售价,却没给出具体销售量,二是有时上游铜企给出销售量,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售价。在采购量或采购价格无法确定的情况下,期权套保的操作灵活性与交易成本也低于期货套保,无形间降低了企业经营压力。

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期权套保日益受到上市公司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多数上市公司主要采取期权卖权的操作方式。究其原因,期权买权的操作成本较高,未必适合众多上市公司。

上述电缆制造上市公司采购部负责人透露,铜期权买权的每月持仓成本(支付的权利金)约在2%-3%,但电缆制造合同的毛利率约在6%,企业不大肯拿出半数利润用于期权买权套保。

“除非我们预判到未来铜价将大幅下跌,这时我们就敢于在很低价格开展期权买权,以极低的行权价格锁定更低的铜原材料采购成本。”他指出。相比而言,只要企业能精准预判未来铜价震荡波动方向,就可以通过期权卖权(卖出期权)收取权利金,并将这些权利金作为降低铜原材料采购成本的“筹码”。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越来越多金属加工与电缆制造等行业民营企业都在使用期权卖权(收取权利金)压低铜钢等金属原材料采购成本。但是,涉足这类期权卖权套保的上市公司不多,因为他们遭遇某些操作瓶颈。

期权卖权套保操作瓶颈待解

王诚透露,所谓的操作瓶颈,主要是会计准则尚未将期权卖权纳入套期保值范畴。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能否将期权卖权纳入会计准则里的套期保值范畴,一些企业与相关部门有过多次沟通,但目前未有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于期货与期权买盘套保(企业需支付一定额度保证金权利金锁定大宗商品采购成本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期权卖权令企业可以收取权利金,导致这类操作存在一定的投机性。即企业若精准预判未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方向,就可以大量卖出看涨/看跌期权收取巨额权利金“投机获利”;一旦市场出现突发事件令大宗商品剧烈异动,企业上述投机举措就会遭遇巨额亏损,甚至令企业破产。

记者了解到,由于期权卖权尚未被纳入套期保值范畴,审计机构都将上市公司期权卖权操作归入“投资收益项”,而不是套期保值范畴里的“冲减经营成本项”。

王诚直言,这的确给他们带来某些“烦恼”,因为财报里的投资收益项金额较大,当地证监局就会发函询问原因。尽管他们回复表示“这是由期权卖权套保收取权利金所带来的收益,主要用于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地方证监局会强调上市公司应通过主营业务持续盈利,而不是借助期权卖权“获利”。

这令不少上市公司内部不大敢涉足期权卖权开展套期保值。

“尽管上市公司也知道期权卖权可以更灵活与低成本地开展大宗商品原材料采购套期保值,但大家都不愿背上投机获利的负担。”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记者获悉,目前一些上市企业仍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希望能将期权卖权纳入套期保值范畴。毕竟,在欧美市场,企业都会通过复杂的期权期货套保做法规避大宗商品原材料采购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甚至期权期货套期保值成效好不好,是这些欧美企业能否获得银行信贷的主要依据。

在这位知情人士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期货交易所、证券交易所、企业主管部门与上市企业共建企业期权卖权数据分享机制,以便监管部门迅速判断上市企业期权头寸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现货贸易需要,对上市企业使用期权卖权套期保值或投机获利采取差异化的监管举措。

标签: 上市公司 套期保值 大宗商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