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深交所阳光审核打破“篱笆墙”:延伸预沟通链条 畅通IPO申报前“最后一公里”-今日热闻2023-03-31 05:49:13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您好,这里是深交所审核中心。”

向深交所提出预沟通问题的第二天,资深保代吴海(化名)收到了回应——“您之前反映的项目是符合创业板定位的,但针对另一项股权结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确认,麻烦您再等待一段时间,我们会尽快给您一个明确的答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效沟通背后,是“开门办审核”理念的落地,折射出深交所在创业板注册制试点经验上探索建立的一套阳光化发行审核机制。

2020 年 8 月,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随着试点的深入推进,深交所为优化IPO审核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特意推出了“预沟通”审核制度,为发行人、中介机构在申报前开辟交流渠道,降低企业和中介机构的沟通成本与时间成本。

2023 年 2 月全面注册制起航,发行审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流程进一步优化,审核职责进一步明晰,市场功能进一步健全,因此,审核全过程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审核质量和效能需要持续提高,接受更强有力的监督,把好市场入口质量关。

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关键期,深交所开展“三阳光两促进”专项行动,推出20余项具体举措。该行动主要目的是深化阳光审核、阳光监管、阳光服务,促进审核质量效能提升、促进廉洁文化提升,打造透明、廉洁、优质注册制。

这也是为了回应全面注册制时代下的市场诉求。以预沟通为例,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热情愈发高涨,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2022 年深交所全年接待预沟通71次,2023 年以来,截至 3 月 28 日,该渠道已有54 次预沟通需求。

“对于我们预沟通提出的问题,短的话一两天就能收到答复,复杂的问题会呈批给更高一级的部门解答,因此时间会更长一点。但只要涉及到具体的项目问题,深交所都会给出明确的意见。”吴海说道。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深交所阳光工程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吴海”们将会感受到这种真切的改革获得感。

“应见尽见”破除审核神秘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IPO 审核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颇为神秘的。随着注册制持续推进,审核工作的“神秘感”逐渐被打破。

强化沟通,是打破审核神秘感“篱笆墙”的关键。

深交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南第1号——业务咨询沟通》明确提出,“发行人、保荐人、独立财务顾问和证券服务机构在 提交首次公开发行申请文件前,或者在发行人披露再融资预案、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转板公告后至提交申请文件前,对于重大疑难、无先例事项等涉及本所规则理解和适用问题,可以向审核中心咨询沟通。”

咨询沟通包括书面沟通、电话沟通、视频沟通和现场沟通等方式,交易所对电话沟通全程录音,对视频沟通和现场沟通全程录音录像。

咨询沟通类别包括两种,一是申报前的预沟通,通过审核系统“咨询与沟通-预沟通”栏目提交;第二种是在审项目的业务咨询和项目沟通,通过审核系统“咨询与沟通-业务咨询和项目沟通”栏目申请书面沟通、视频沟通或者现场沟通。

其中,“预沟通”的主要内容为——涉及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板块定位和信息披露等要求,按照现有规则难以做出判断的重大疑难问题;发行上市审核中尚未有案例支持的无先例事项;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涉及发行上市审核标准适用的相关问题等确需咨询沟通的问题。

“在审项目的业务咨询和项目沟通”主要包括——对审核问询问题存在疑问,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在审期间发生新情况,可能影响发行条件、上市条件的;其他需要沟通的重大疑难事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对于疑难复杂的咨询问题,必要时审核中心会与发行人、中介机构等进行视频沟通或者现场沟通。

早在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实施过程中,深交所就明确提出了“应见尽见”目标,加强与市场主体和中介机构的沟通,提供更有温度的监管服务。

“‘应见尽见’提出的大背景,是基于市场的两方面诉求,一方面在审核的演进过程中,一些市场主体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存在当面沟通或者视频沟通的需求,而在注册制‘开门办审核’的理念之下,增强透明度,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可预期性,是监管一直在做的事情。”一名资深市场人士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另一方面,是站在廉政建设、消除腐败的角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度不断的提升,既能增强市场服务水平,同时也把监管置于阳光之下,尽可能消除死角。”前述市场人士进一步指出。

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28 日,深交所在“应见尽见”的原则下,累计接待首发在审企业700余次,认真回应企业和中介机构关注事项,答疑解惑,明确要求。

这种阳光化的力度还会持续加大,深交所在最新启动的“三阳光两促进”专项行动中表示,要进一步破除审核工作神秘感,继续深化“应见尽见”要求,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透明,包括完善“预沟通”制度,理顺与发行人、中介机构的申报前预沟通操作流程,明确沟通回复要求,提高审核环节的沟通质效,建立疑难复杂问题的分层处理机制等。

“优化计时”明确市场预期

对于注册制,市场最直观的感官,无疑是审核标准、审核流程清晰透明,审核问询及发行人、中介机构的回复,上市委审议结果均对外发布,审核结果的可预期性也得到增强。

“第一感受就是审核流程公开、透明。过去各种因素导致IPO进程难以预期,现在审核流程都是公开透明的。同时,注册制下,信息披露是核心,监管机构更关注信披是否真实充分,而不是做实质性判断,审核时间大大缩短,能让企业感受到时间可控可预期。”稳健医疗相关负责人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记者采访了解到,根据规定,交易所审核和中国证监会注册的时间总计不超过三个月,但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时间记到哪一方涉及到较多细节,外界对此有所疑虑。

“从受理到发出首轮问询函的时间是20个工作日,这记的是我们的审核时间,但问询函发出去之后,时间就会从企业及中介机构方开始计时,他们在答完问题后,我们会有5个工作日的确认时间,判断他们的答复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我们会明确指出并要求对方进行修改,特殊情况下,经发行人、中介机构申请可延长10 个工作日的修改时间。”深交所相关负责人受访指出。

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部分企业以此为由,故意拖延时间,大大降低审核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深交所表示正着力研究持续优化审核计时标准,进一步明确审核预期。

除此之外,为推动“阳光审核”,深交所还将着手精简完善审核关注问题,方便市场主体有更多时间准备;加大审核标准公开力度,分类细化审核指南;公开典型案例,详细说明审核意见依据。

早前,深交所根据《关于注册制下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重点督促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减少冗余、模板化、晦涩难懂的信息披露。截至目前,申报企业招股说明书平均页数已从改革初期的约600页降至不足400页,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冗余的问题已显著改善。

“注册制发行上市的审核标准全公开、审核进程全告知、审核意见全公告、审核监管全透明,增加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含金量,强化了市场和监管间的互动,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真正发现那些优质企业,使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华大九天相关负责人受访指出。

标签:

上一篇:全球聚焦:贝泰妮交卷2022年: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超80% 薇诺娜营收近49亿元 最后一页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