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湖北建设先行区实施意见解读⑤|锚定三大都市圈建设,打造更强经济增长极2023-04-26 08:54:44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实习生冯袁玥 武汉报道 4月25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发布主题为“推动三大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湖北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先后提出了“四基地一枢纽”“两圈两带一群”“一芯两带三区”“一主两翼全域”等区域发展战略。随后,湖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大力发展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三大都市圈,对过去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集成和深化。

建设三大都市圈成为了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举措,也将助力解决湖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进而带动湖北经济总体效率提升。

根据《实施意见》中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三大都市圈引领的城镇化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将基本形成;到2035年,城镇化质量全面提升。

三大都市圈的目标定位

在三大都市圈的建设上,湖北提出了不同的构想。

武汉都市圈以“武鄂黄黄”(武汉都市圈的核心区,包括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个城市)为核心,其目标是加快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建设,促进武鄂黄黄共担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国家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专业性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职能。湖北提出,要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据初步统计,2022年,武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万亿元,比2021年增加2000亿元,占全省59%以上,成为领跑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武汉作为都市圈“龙头”,2022年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18866亿元。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将从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协同高效安全韧性的产业体系、提升开放能级、深化“一圈通办”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力,带动武汉都市圈发展。

襄阳都市圈着眼增强都市圈的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支持襄阳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与物流枢纽,国家级农产品交易中心,汉江流域综合服务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汽车、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将襄阳都市圈建设成为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的核心增长极。

作为襄阳都市圈核心城市,2022年,襄阳地区生产总值为5827.81亿元,跨越5800亿元台阶。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襄阳将做好“强心、壮圈、带群、协域”四篇大文章,推动都市圈发展。“强心”即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壮圈”即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带群、协域”就是推动襄阳都市圈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同时,《实施意见》中提出,支持襄阳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与物流枢纽。作为联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襄阳将从巩固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交产城”融合互促三方面发力,进一步发挥交通优势,助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宜荆荆都市圈着眼强化面向渝东、湘西、鄂西北的区域辐射势能,做大做强宜昌,全面提升城市规模和能级,支持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的典范城市、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荆门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将宜荆荆都市圈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增长极。

据宜昌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武汉、襄阳都市圈的单极圈层结构不同,宜荆荆都市圈是沿廊道组团串珠式发展,对三地发展协同性要求更加突出。因此,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真正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分工协作和发展利益共享,是都市圈建设的关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凝聚合力、挖掘潜力,将三市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共同打造长江中上游重要增长极。”

实现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为了让都市圈内部活起来、通起来,湖北使出了“硬联通”和“软聚合”两个抓手。

一方面,强化基础支撑,把都市圈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构建快速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对内,全力畅通内部交通“微循环”,加快打通城市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打造“1小时通勤圈”。对外,打通向外交通的“主动脉”,把三大都市圈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以襄阳市为例,据襄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襄阳正积极推进高速公路优化扩容、国省干线达标提质、航道港口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等多项任务,在“十四五”期间谋划实施铁、水、公、空交通项目200个,总投资1910亿元。力争到2025年,将襄阳机场建设成一类航空口岸,游客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同时打造千吨级货轮“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另一方面,明确都市圈产业协同的主攻方向,做好相对分工,推动产业聚势成链。

例如,武汉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继续以点带面、加深联动。发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的“溢出效应”,促进创新资源在圈内共享、科技成果在周边转化。同时围绕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通过建立离岸科创园、飞地经济、联合招商等模式,推动光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向周边延伸产业链,形成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周边的产业体系。

此外,会上提到,城镇化是区域协调的重要抓手,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三大都市圈在推进建设中,注重全力优化城市空间和建筑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经济和人口的承载力,形成都市圈引领的城镇化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

宜昌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宜昌形成了四点共识。一是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发展能级,引导三市主城区逐步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二是不断强化关键节点的支撑功能,打造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溢劳动人口回流的重要平台。三是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城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四是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培育布局合理、疏密有致、融合一体、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互动的小城镇集群。

预计到2027年,宜昌都市圈常住人口将达到940万,其中三地市辖区人口450万。“当枝松宜”百强县市聚集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宜都、枝江进入全国千亿50强,当阳、松滋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标签:

上一篇:全球快消息!全国共有托育服务机构约7.5万家 提供托位数约350万个 最后一页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