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碳博会观察丨解好“碳中和”算术题 各行各业如何支招?2023-06-15 11:06:10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国家电网主题展厅,一座电动汽车虚拟驾驶舱颇为引人关注。

观众进入驾驶舱后,可以选择不同款式的新能源汽车,亲身体验电动汽车模拟驾驶,途经上海地标建筑,体验低碳出行。而在体验新能源车的同时,观众可以感受“光伏智能道路”以及“风光储一体路灯”为城市节能减排、推动智慧交通、智能城市建设和公众出行提供的全新模式展示。

在为期四天(6月11日至6月14日)的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来自能源转型、节能增效、循环经济、实践探索、低碳服务、低碳交通等六大领域,超千项低碳技术集中亮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展会现场了解到,在解好“碳中和”这道算术题的过程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不同的细分问题和挑战。

以化工领域为例,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楼剑锋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自身是能把范围1、范围2做好,范围3的实现则需要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即,一方面我们自身要做好低碳,研发创新的低碳技术,来助力我们的客户取得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起到引领作用,跟上下游的伙伴通力合作,一起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能源赋能各行业降碳

作为全球的化工龙头企业,巴斯夫正在探索化工产业的降碳路径。

今年3月份,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的丙烯酸生产综合体已破土动工,其中包含冰丙烯酸(GAA)装置、丙烯酸丁酯(BA)装置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装置。据悉,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于2018年7月正式宣布,首套装置于2020年打桩开建,2022年9月底正式投产。到2030年,巴斯夫将投资上达100亿欧元建造该基地。

而对于规模如此之大的石化项目,巴斯夫将为其“注入”绿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22年,该公司大中华区的绿电采购量达3.3亿千瓦时,成为全国第二大绿电购买方。

“我们项目一期工程塑料于去年9月份投产,已经100%使用绿电,巴斯夫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为整个湛江一体化基地提供100%可再生能源电力。”楼剑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除了使用绿电外,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还将使用新技术——电加热蒸汽裂解。

据了解,蒸汽裂解装置将碳氢化合物分解成烯烃和芳烃,需要将炉内温度升至约850摄氏度,目前主要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实现加热,这也成为巴斯夫碳排放最高的生产环节。但传统的蒸汽裂解装置被电气化改造后,配合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使用,有望实现至少90%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我们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林德集团携手打造的巴斯夫全球首座大型电加热蒸汽裂解炉示范装置已经启动试点,这个装置在化工行业将是核心装置。”楼剑锋表示,该公司正在从基础设施、能耗、物流等方方面面做最大化优化,来降低运营当中的碳排放。“当然,最终要降到零碳排放,还是离不开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形成一个良性的碳循环。”

不可否认的是,使用绿电目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降低碳排放的一项重要措施。

全球酒店龙头企业万豪国际集团计划在2025年年底之前,将其填埋垃圾量和厨余垃圾量分别减少45%和50%(与2016年相比,下同),同时将用水量降低15%,碳排放量降低30%,以及实现至少30%的电能来自可再生能源。

在绿电使用方面,万豪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马雷(Michael Malik)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该集团中国市场已有92家酒店和度假酒店安装了太阳能设备,为酒店区域提供热水和电能的供应。而为了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2021年至2022年之间,15家万豪国际中国市场的酒店安装了热泵,此举将帮助减少碳排放。

此外,为了有效地管理酒店碳排放量和能源使用情况,该酒店集团的万豪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中心(MESH),对集团各酒店的环境数据进行监测和管理,以促进MESH数据的准确性。

“酒店行业的可持续举措是覆盖多方面的,包括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的有效使用等,都是酒店在运营过程中可以实现减碳的途径。”马雷强调,酒店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增长互不矛盾。“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模式,当企业与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能够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可以肯定,受益于绿电使用,越来越多的绿色工厂正在涌现。

在此次碳博会上,百威亚太展示了其全球第一家“碳中和”酿酒厂。2021年,百威亚太武汉酿酒厂实现“碳中和”。此后,锦州酿酒厂在2022年实现“碳中和”。而截至2022年底,百威亚太在中国已经拥有了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可再生能源电力覆盖率达43%。其中,其昆明、锦州、佛山和资阳等四家酿酒厂则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电力酿造。

值得一提的是,百威亚太还通过安装屋顶光伏的方式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应用,从而降低其范围1和范围2的碳排放强度。截至2022年,百威亚太地区的17家酿酒厂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其佛山工厂则于近期建成百威亚太区首家分布式车棚光伏项目,预计自产光伏绿电将达到600万千瓦时/年。与此同时,百威亚太与誉硕能源合作的首个并网运行储能项目也在佛山工厂落地。

产业链“碳索”期待各方动员

新能源的积极赋能,正在助力各行各业加速走向“碳中和”。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便是一项经典的案例。

此次国家电网在碳博会上摆放的一座电子沙盘,呈现的就是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这是世界首个输送大规模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种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电网,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的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经由该工程,张北县的“无限风光”顺利送入首都——每年可向北京输送14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可节约燃煤4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0万吨,将北京全年用电量的1/10转变为“绿电”。

而在上海吴淞口码头,国际邮轮“蓝梦之星”号自今年1月17日岸电调试完成至今,累计使用岸电175万度,替代燃油消耗480吨,直接减排二氧化碳1300吨。

船舶岸电,是一种从陆地电网引电的模式,指船舶停靠港口期间,用岸电代替传统柴油发电。以电代油,不仅能为船舶带来显著经济效益,而且能从源头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打造绿色港口。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推进船舶“应用尽用”岸电,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明确提出,具备受电设施的船舶靠泊岸电泊位,应当使用岸电。船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如实记录岸电设施使用、故障、修复情况,并按照规定保存备查。

也因此,上海吴淞口码头的港口岸电项目,开启了国家电网公司涉外大容量岸电建设先河。

在通向“碳中和”的道路上,新能源企业不仅仅是绿色能源的供应者,其亦是“碳索”急先锋。

在过去一年里,远景集团智能风机、智慧储能、动力电池、智能物联网等业务快速发展。然而新业务的成长使得该集团能源消耗量相比于2021年增长了一倍,但运营碳排放(范围1和范围2)总量下降约 4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远景集团目前在全球60多个运营工厂、研发中心和办公室部署了“方舟”碳管理系统,落实该集团从核算、减排、抵消到认证的全流程、端到端的碳管理。截至2022年底,远景集团全球运营层面的绿电使用比例已经达到94%,并将在2025年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

远景集团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在实现自身运营和价值链碳中和的同时,该集团亦在扮演零碳技术伙伴的角色,旨在帮助其他行业助力打造零碳场景。

实际上,产业链的“碳中和”并非单一企业的责任,其目标的实现正是需要行业上下游、内外部的力量共同发力。

楼剑锋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述巴斯夫的“碳中和”举措时谈到,“真正要引导整个行业的(低碳)发展,我们还是希望跟合作伙伴,特别是客户伙伴一起(共同努力)。比如,新能源汽车如果能够引导汽车行业的低碳趋势,它就需要巴斯夫这样的合作伙伴——我们能够供应低碳的、绿色的材料给它,形成良性循环。”

楼剑锋还呼吁,“政府层面的法规、标准、审计、激励措施的出台是非常关键的。企业需要做好自身的工作,我们也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一方面是法规,另一方面是引导或者激励消费者来买低碳的产品、绿色的产品。”

在酒店领域,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亦离不开提升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知。

“酒店领域持续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一方面体现在筹建端,即需要依托强大和完整的供应链从源头细节开始绿色低碳的全周期探索,需要行业能够输送更多符合标准的绿色供应链。另一方面则关乎员工可持续意识的增强,即酒店仍需加强对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训,同时进一步开发绿色产品端,引导顾客对绿色消费的需求,提升他们对绿色消费的认同感。”马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标签:

上一篇: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成功采集|世界焦点 最后一页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