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近期,全国省一级的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揭晓中。
在副省级城市中,成都一季度经济数据也于日前公布。这在同级别城市中,算是比较早的了。
今天,我们从数据来看看,一季度重庆和成都两地的表现,各自有怎样的亮点和不足?到底谁更胜一筹?
01
先看 GDP 增速。
重庆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398.00 亿元,同比增长 5.2%,高于全国增速(4.8%)0.4 个百分点。
同期,成都地区生产总值为 4894.99 亿元,同比增长 5.0%,高于全国 0.2 个百分点,低于四川增速(5.3%)0.3 个百分点。这在近几年应该是比较少见的。
纵向比较,去年一季度,重庆 GDP 为 5995.25 亿元,同比增速为 18.4%,两年(2020、2021 年一季度)平均增长 5.2%。
同期,成都 GDP4552.84 亿元,同比增长 17.3%,两年平均增长 6.7%。
2021 年全年,重庆 GDP 增速为 8.3%,成都为 8.6%。
因此,今年一季度重庆 GDP 增速略高于成都增速,并且从近两年的走势看,重庆的增速表现算是反超了成都。
不过,去年全年成都与重庆的 GDP 比值为 71.4%,今年一季度已上升到 76.5%。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成都与重庆的 GDP 绝对值差距有所扩大。
当然,一季度数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它到底对全年的表现会有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此外,今年对于重庆和成都来说,算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那就是 GDP 总量分别站到了 3 万亿、2 万亿的门槛边。
成都突破 2 万亿,几乎不存在悬念;重庆突破 3 万亿,可能性也很大。
02
分产业看,一季度,重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283.05 亿元,增长 5.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2403.95 亿元,增长 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3711.00 亿元,增长 4.2%。
同期,成都第一产业增加值 90.64 亿元,增长 3.6%;第二产业增加值 1502.60 亿元,增长 7.0%;第三产业增加值 3301.75 亿元,增长 4.2%。
一产,重庆增速高于成都;二产,成都增速略高于重庆;三产,两地增速一致。
可以看出,成都和重庆 GDP 的主要差距,就在于二产。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还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重庆一产的绝对增加值实际比去年减少了 60 亿元左右。
03
工业方面,一季度,重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5%,与成都增速一致。
重庆全市 39 个大类行业中有 29 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达 74.4%。
主导产业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大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最为突出,分别增长 16.8% 和 25.4%;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增长 12.2% 和 44.8%,医药制造业增长 18.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36.1%,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分别增长 10.8% 和 10.7%。
同时,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增长 10.6%。其中,光伏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圆片分别增长 92.9%、34.1%、20.7% 和 19.4%。
仅就增速看,重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光伏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增速都在 20% 以上。
成都,五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7.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 14.3%,装备制造产业增长 14.0%,医药健康产业增长 7.6%。
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中,增加值占比前十大行业呈 "8 升 2 降 " 态势。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 15.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15.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 10.0%。
30 强制造业龙头企业增加值增长 13.4%,其中 22 户企业产值实现正增长。新兴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 140.1%、9.4%。
可以看出,成都增速 20% 以上的重要产业中,仅有新能源汽车。
当然,这里面不排除成都尚未公布的行业中,有更高的增速。
但仅就目前所公布的数据看,工业方面,重庆整体回暖的势头更强劲,成都则相对平稳。
04
服务业方面,1-2 月,重庆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0.5%;成都则为 15.5%。
同期,重庆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1.8%,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1.1 个百分点。
同期,成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 12.3%、30.4%。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重庆分别增长 7.0%、10.5%;成都则为 10.8%、12.4%。
所以,服务业和本外币存款、贷款方面,成都增速表现更胜一筹。
05
消费方面,一季度,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19.80 亿元,同比增长 4.2%。
成都同期为 2280.1 亿元,同比增长 3.1%。
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 3.3%。
就此来看,成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全省(5.1%)2 个百分点,确实显得不够理想。当然,这应该与成都在 2 月底至 3 月初的那一轮疫情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成都市经济形势分析专题会就专门提到:
要创新方法促进消费回升。立足成都市人口结构变化和群众服务需求,创造更多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序促进聚集性消费回升,引导文旅企业创新旅游产品,做强新兴消费服务,着力推动消费创新发展。
另外,在比较一季度消费方面,还必须注意的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春节期间,重庆属于人口返乡回流高峰,而成都则是人口流出高峰。因此,相对来说,重庆在一季度社消方面更具优势。
在新消费方面,重庆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 2.1 倍;成都为 129.3%。
重庆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 23.2%,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 12.7%;成都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 26.3%、53.2%。
所以,消费方面,一季度重庆要好于成都。
06
外贸方面,一季度,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 1970.9 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 9.3%。
其中,出口 1277 亿元,增长 14%;进口 693.9 亿元,增长 1.6%。
同期,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2125.7 亿元,同比增长 22.2%。
其中,出口额 1274.6 亿元,增长 32.6%;进口额 851.1 亿元,增长 9.3%。
可见,外贸方面,成都在总量和增速上,都要优于重庆。
此外,固定投资方面,一季度,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 10.9%,成都则为 8.0% ——重庆具有相对优势。
重庆数据
备受关注的房地产方面,目前相关数据披露还不够完整。但基本可以肯定,受大环境影响,两地的增速较往年应该都会有明显回落。
总结:
1.GDP 增速,重庆稍高于成都。
2. 从亮点看,重庆主要体现在工业回暖上,成都则是外贸增速的保持;不足上,重庆主要是外贸增速放缓,成都相对而言是消费。
3.置于全国大盘,重庆、成都,包括四川,一季度的增速表现都只能用相对一般来形容。
要继续体现自己的后发优势,拉近与先发地区的距离,后面三季度,整个川渝都需要好好努把力。
而在当前现实下,最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如何控制好疫情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处理好防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从目前来看,重庆和成都在这方面的表现算是很不错。下一阶段,既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比如,挖掘招商引资和外贸等方面的契机,又要继续争取保持好,避免出现极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