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天天快看:太空旅行不再是梦?票价约 200 万2022-09-19 09:29:06 | 来源:ZAKE新闻 | 查看: | 评论: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徐美娟


(资料图片)

随着商业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太空旅行,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所谓太空旅行,根据《2022 年太空旅行行业研究报告》中的说法,指以娱乐为目的的人类太空旅行,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包括失重飞机、高空气球、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等。

其中,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意味着大众也能够真正进入外太空,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感,甚至绕地飞行,因而更具吸引力。同时亚轨道飞行相比轨道飞行具有更低的运营成本,让其成为商业航天企业的经济之选。

近日," 长征十一号 " 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 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 200 万到 300 万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的商业航天已从 1.0 时代进入 2.0 时代,并有望在 5 年内进入 3.0 时代。"

300万以内可体验太空旅行

据杨毅强介绍,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第二种是以维珍银河的 " 白色骑士 " 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 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 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 200 万到 300 万元人民币。"

这一消息足以令太空迷振奋。" 没想到中国会这么快 "" 这个可以有,拭目以待 "" 希望快点到 10W 以内 "…… 不少网友在微博表示。

事实上,太空旅行已有二十余年历史。

《2022 年太空旅行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太空旅行项目始于 2001 年 4 月 30 日,60 岁的美国富豪丹尼斯 · 蒂托搭乘联盟 TM32 飞船飞向太空,两天后到达国际空间站后在此停留了八天。在为这次旅行花费了 2000 万美元之后,他成为全世界第一位自掏腰包的太空游客。据报道,此后又有多名游客前往国际空间站实现太空旅行。

2021 年,太空旅行迎来新进展,亿万富翁布兰森的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旗下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和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都于这一年进行了首次面向游客的飞行任务。

其中,2021 年 9 月 15 日,第一个上到太空的全平民机组出现,由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 龙 " 飞船执行的 " 灵感 4" 团队绕地轨道停留了 3 天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太空旅行不仅对游客的财力提出了要求,对身体的要求也很高。《2022 年太空旅行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根据飞行难度和到达高度,太空旅行飞行前的飞行训练时间大致为一两天到几个月不等,这需要游客本人付出时间、金钱、精力和努力。

上述报告还指出,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前太空旅行的发展除了降低成本、提供另类太空旅行体验的替代性方案外,仍然在不断加大对太空的探索广度与深度,未来还可能进行个性化太空旅行服务,为太空游客提供更新奇、舒适的体验环境,或许还会对长途旅行的发展产生颠覆式创新的效果。

图源:图虫创意

中国商业航天的万亿市场

太空旅行有望成为现实的背后,是中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

据环球时报报道,杨毅强认为,在商业航天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就是中国和美国。" 美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推进航天商业化,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时,该产业在美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中国商业航天虽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扶持、资本加持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发展态势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 2015 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2015 年至 2021 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保持着 22.3%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未来 3 年,产业将继续以超 20% 的增长率进行扩张,预计 2024 年有望达到 2.3 万亿元 。

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企业也开始涉猎商业航天相关业务。在证券时报统计的部分商业航天概念股名单中,包括振芯科技 ( 300101.SZ ) 、奥普光电 ( 002338.SZ ) 、博云新材(002297.SZ)、航天宏图(688066.SH)、航天电器(002025.SZ)、全信股份(300447.SZ)、欧比特(300053.SZ)等 10 余家企业。

其中,全信股份作为空间站及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配套单位,已相继为天和核心舱、神舟载人飞船、天舟二号三号货运飞船以及运载火箭提供了持续的配套;欧比特则在去年 8 月与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简称 " 中科宇航 ")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将为中科宇航的太空旅游装备提供系列配套服务。

这之中,机构关注度较高的企业是航天宏图和航天电器,参与评级的机构分别有 20 家和 17 家;在业绩方面,2022 年上半年,振芯科技表现突出,净利润同比增长 105.09%;而在市场表现方面,9 月以来表现较好的是振芯科技和奥普光电,股价涨幅均在 10% 以上。

" 但从商业航天的经济规模和整体企业估值来看,体量还相对较小,真正靠火箭和卫星盈利的企业较少,目前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整体仍处于‘积累’阶段。" 杨毅强表示。

当前,业内普遍看好中国商业航天的未来发展。

华泰证券指出,商业航天是中国企业有机会在全球占据重要一席的重要硬科技赛道之一,2023 年有望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大年。

东吴证券分析,十四五期间载人航天工程、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卫星互联网等重大航天工程将进入实施高峰,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深空探测专项等有望持续推进,有助于带动行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规模的增加。

杨毅强则表示,最迟到 2027 年,中国商业航天的 " 春天 " 便会到来。商业航天的 " 春天 " 可依据以下标志来判断:第一,卫星星座大规模组建,运载火箭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实现低成本大型液体火箭回收和复用;第二,独属于商业航天的商业模式,如太空旅游,得以实现;第三,导航定位、导航增强、低轨互联网及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星座等能为大众和企业提供服务。

标签: 技术公司 行业研究 振芯科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