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慈利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2022-2025 年)》成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确定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814.95亩,计划2022年完成生态修复14处198.75亩,2023 年完成10处178.95亩,2024 年完成17处186.9亩,2025年完成处共17处250.35亩。
日前,慈利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2022-2025 年)》成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慈利县未治理的历史遗留矿山有67个,需开展生态修复面积1352.55亩。到“十四五”末,慈利县未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需完成图斑总面积60%以上。慈利县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编制提纲要求,结合全县历史遗留矿山现状,通过内业分析、外业核实、征求意见、整理入库、编制方案和县级初审,确定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814.95亩,计划2022年完成生态修复14处198.75亩,2023 年完成10处178.95亩,2024 年完成17处186.9亩,2025 年完成处共17处250.35亩。
据中国固废网获悉,慈利县此次释放生态修复项目或具有历史原因。
张家界市采石制砂行业生态破坏问题较为严重,生态保护措施不得力。张家界市山宝石材有限公司、永定区胜利大理石厂非法生产,矿区分别非法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11.11公顷、3.75公顷,2018年立案侦查至2021年12月。
慈利县人民政府于去年12月公布《关于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非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37号)整改完成情况报告》。
慈利县人民政府针对通报问题,建立采石制砂行业生态破坏问题台账,启动了《慈利县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并分别建立了全县81家持证矿山地质环境台账及34家砂石土矿地质环境台账;2020年以来,县自然资源部门完成13家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编制,22家矿山完成分期验收,完成全县136家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数据省市级核查,目前正在部级审核。
在整改完成情况报告中,慈利县人民政府指出后续工作将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规划管控力度,统筹谋划,强化采石采砂行业监管,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强化生态环境损害惩戒手段,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由此可见,正是环保督察工作,推进了此次慈利县生态修复工作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