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的持续大跌让很多投资者猝不及防,我们观察了下身边的南粉们,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不看账户,减少操作型,有一种“它跌任它跌,我自岿然不动”的气魄;
●第二类:频看账户,焦虑慌乱型,可以说这类型南粉占了大多数;
●第三类:淡定持有,坚定加仓型,这类南粉大多是经历过多轮市场牛熊的投资者。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连续下跌背景下,空气中或多或少都弥漫着焦虑恐慌的情绪。就连基金经理也感叹: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相信大家都懂这种感觉。
为何开年以来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呢?我们又该保持怎样的投资心态?今天来聊一聊。
南方基金观点认为宏观层面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
其一,美联储鹰声嘹亮,资本市场担忧流动性收紧会对风险资产造成冲击,这方面最直接的体现是美债利率上行与美股出现较大回撤。
其二,俄罗斯乌克兰地缘政治风险放大,避险情绪上升明显,这对风险资产同样造成一定拖累。
与此同时,国内临近春节长假,在本身情绪不高的背景下,为了规避长假期间可能的不确定性,部分资金无心恋战,因此我们看到市场成交热度也同步回落显著。
整体来看,A股最近的回调,并非是国内宏观政策或者经济基本面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而是全球风险偏好快速下行所导致的一轮内外盘同步调整。
2022年国内宏观基调是“稳信用宽货币”,意味着盈利与估值两个维度都没有看到明显的风险。截止昨日收盘,沪深两市共计超500家上市公司已发布回购方案,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数家金融机构发布大额自购公告,都侧面反映出对于市场未来的强烈信心。
因此,展望后市,我们认为2022年宏观主基调是“稳信用宽货币”,宽货币意味着当前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仍将维持,而稳信用边际上对于前期承压的大盘价值板块形成一定利好支撑。同时,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适中,市场情绪并不亢奋,因此从宏观基本面角度,市场不具备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条件。在当前位置上,我们对于后市并不悲观。
结构上,稳信用背景下,大盘料难再现去年持续下行的状态,市场风格极端偏离的现象将有所好转。投资建议角度,我们倾向于认为2022年会是风格相对平衡的一年,配置上可以适度均衡,尤其需要重视当前处于相对底部的大盘权重板块。
说完了下跌原因和未来展望,我们再从数据角度来看看,希望给处于逆境中的南粉们一些坚持下去的信心。
01
数据1:流动性或宽裕,央行连续5天释放暖风
上周1月17日-22日,央行连续5个交易日释放政策暖风,引导市场资金成本下行。
具体来看,1月21日晚间,央行宣布自1月17日起,常备借贷便利利率隔夜品种为2.95%,7天期品种为3.10%,1个月期品种为3.45%,均较此前下调10个基点。
1月20日,1年期LPR下调0.1个百分点至3.7%,5年期以上LPR下调0.05个百分点至4.60%。降低资金成本惠及更多主体。
1月18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 明确为市场建立信心,进一步宽货币的想象空间打开。
而本周央行开展了今年首次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1月2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500亿元的14天期国债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25%,较上期下降了10个BP。
对此,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未来半年仍然存在降息窗口和必要性,但本次降息后,再一次降息则需要稳增长和宽信用效果显现的催化。预计后续还有1~2次降息的可能,时点可能在3月或6月。除此之外,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有望继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