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奴返京第一天,大扫除清毛,清猫砂,换粮换水,采购猫粮猫砂猫零食,排队做完核酸还得带主子去打疫苗。”
“如果不是要带多多(狗的昵称),我们过年就不开车回去了。”
伴随着大批都市年轻人独居生活的盛行,“吸猫”“撸狗”渐渐成为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也成了他们每次远行的挂念。
陪伴、解压,以情感经济为底层逻辑,催生着宠物经济的火爆。仿照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体系,养一只宠物,其衣、食、住、行、医疗、娱乐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体系,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
此外,还有不少宠物爱好者因为各种现实条件没能将宠物带回家,又催生了“云吸猫”的网络热门现象以及猫咖、猫社等线下体验馆。
今天有猫了吗?你会为“吸猫撸狗”花多少钱?你愿意斥巨资给宠物治病吗?
为宠物“氪金”的第一步,是拥有一只宠物,如非领养,购买一般都是名贵品种,花费在几千乃至上万元不等。
有人默默晒出账单:拥有两只猫的“铲屎官”小林“精打细算”,去年一年在宠物日常用品方面消费近五千元,其中包括体检等医疗项目1500多元。
若不这么“克制”,一个宠物主的养宠年消费轻松“破万”。
多多的主人小爱表示,“一人一猫,三餐四季,日常消费开销还可以控制,但看病是真的贵,治疗一次结石就花了小两千。”
听见烧钱的声音,资本就来了。
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宠物行业获融资次数不下几十次,融资涵盖在宠物市场略有名气的食品、用品、医疗类品牌,投资者除了专业投资机构外,不乏知名互联网科技企业身影,亦有地产企业等进行跨界投资。
更有十余家凭借经营宠物业务起家的公司冲刺IPO,瞄准二级市场融资,其中4家已经成功上市,2家退市,1家折戟,还有5家在路上。
然而,国内已有千亿市场,头部宠物企业九成营收却靠出口?自有品牌何时能崛起?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