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年,公募行业已经迎来基金经理离职小高峰。虎年伊始已有基金经理离职,而2022年以来已有32位基金经理离职,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不乏多位行业知名舵手及公司重量级投资人物。
业内人士表示,时间节点较为特殊,与之相关的年度考核、年终奖等或为造成年初基金经理频繁变动重要因素。伴随着行业高速发展和基金数量的增加,人才流动加快是正常趋势,不必过于渲染和担忧。事实上,人才资源配置将在流动中不断趋于优化。
年初以来32位基金经理离任
创历史同期新高
虎年开市没有几天,已经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分别为博时基金旗下知名医药基金经理葛晨、汇添富基金旗下固收老将陆文磊、博道基金高凯和中信证券罗昊。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2022以来共有32位基金经理离职,处于历史同期最高位水平,几乎每天都有人离职。在基金经理变更异常频繁的去年同期,30位基金经理离职,2020年同期是28位,而在离职异常频繁的2015年同期是26位。
据统计,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涉及29家基金公司,其中,工银瑞银基金、博时基金旗下离任人数较多,分别为3人和2人,其余公司均有1名基金经理离职。从公告披露的基金经理离任原因来看,以“个人原因”及“个人发展原因”为主。
华南一位公募人事部人士表示,“个人原因”通常包括“公奔公”、“公奔私”、“业绩不佳未通过考核”以及公司治理问题。
事实上,年初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不乏知名权益舵手。其中,今年1月7日,富国旗下原基金经理刘博宣布离任,他自2014年11月加入富国基金已经超过7年。对此,公告给出的解释是“个人职业发展原因”。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刘博将奔私。
1月13日公告显示,查晓磊已卸任原先管理的浙商基金旗下11只产品(不同份额合并计算)的基金经理职务,其中部分产品任职时间还不到半年。资料显示,加入浙商基金后,查晓磊任总经理助理,主管主动权益与量化投资,是公司智能投资重量级人物。
从离任公告来看,查晓磊并未转任浙商基金其他工作岗位。有接近浙商基金的相关人士透露,查晓磊或将从浙商基金离职,不排除“奔私”或另谋高就的可能。
1月28日,华安基金连发多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同时担任5只华安基金经理的崔莹因个人原因离任。崔莹于2015年6月开始管理第一只基金华安逆向策略混合,截止2021年底,该基金过去5年净值增长率194.22%;华安幸福生活混合、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在崔莹任职内净值增长率均超过300%。
而农历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博时基金葛晨因个人原因离任所管理的四只基金,并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葛晨擅长医药投资,在2019年时因所管产品成为医药行业“冠军基”而被称为博时“医药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