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开始滑雪,9岁时她便蝉联了美国青少年锦标赛总排名第一。13岁时,大大小小的金牌就有四五十块。
“副项”夺冠,让谷爱凌的故事变得家喻户晓,也再一次点燃了大众的冰雪热情。
北京申办冬奥时,全世界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仅为2.7亿,而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3.46亿人。
曾经的“贵族运动”,真的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副冰刀鞋,是家里一年的生活费”
长久以来,谷爱凌的故事不常有,奥运冠军范可新“吃得苦中苦”的故事才是常态。
范可新从9岁开始接受专业滑冰训练,她的家境并不好,一家四口住在不足7平米的地下室。父亲靠修鞋谋生,为了支持她训练,哥哥也早早辍学,而选择滑冰的主要原因正是可以免费学。
初到哈尔滨队的时候,因为脚上穿的冰刀太破旧了,范可新被要求买一副新鞋。“我家里根本没有钱去买一副冰刀鞋,2500元可能就是我家一年的生活费。”她曾在采访中说道。
得益于我国特色的体育管理发展机制,范可新的家庭可以减少很大的经济压力,但从一副冰刀鞋的价格就能窥探出冰雪项目的参与成本。
作家东野圭吾是出名的滑雪发烧友,曾以滑雪为题材创作多部小说。在自传中,他写到自己的“滑雪梦”,整个青春时代,他常常幻想自己穿着滑雪服在雪地上画出优美弧线。但到学生时代结束,这个梦想都未能完成,最大的原因是没钱。除了装备租借费,去滑雪场的住宿费、交通费、餐费……加在一起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直到成名多年,44岁的东野圭吾才真正实现“滑雪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