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质量不高、价格肆意上涨、场地存在安全隐患……3月3日,针对现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存在的种种弊病,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从场地、收费、从业人员资格、合同管理等多方面提出新要求。总体来看,此次发布的文件中,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行为规范基本对标了对学科类校外培训的规范要求。
一次性收费不得超60课时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公告》的11点要求中,多条要求均涉及机构的收费问题。具体来看,在定价方面,《公告》要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收费项目和标准。
同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履行合同义务,规范自身收费行为。
在预付费监管维度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本机构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为了解目前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费用收取情况,北京商报记者以家长身份随机咨询了一家少儿美术培训机构。该机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可提供40课时或60课时两种课包,每节课1.5个小时,单价在180-1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