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为了"瘦身健体",推动首都实现高质量发展。3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自北京市发改委获悉,近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目录》)。锚定"双碳"目标,关注民生便利,加强产业引导……结合"十四五"新阶段新形势,新版《目录》为助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画出了路线图。
减量提质显成效
《目录》是北京治理"大城市病"、促进减量提质、推动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据了解,《目录》于2014年7月发布实施,2015年、2018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本轮为第三次修订完善。《目录》实施七年多来,对于北京治理"大城市病"、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减量提质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方面,《目录》实施以来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近2.4万件。从严调控的采矿、制造、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下降,占比从2013年的25.3%下降至2020年的21%,助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在严守功能底线的同时,高精尖产业也迎来了更大的机遇。数据显示,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占比从2013年的40%上升至2021年的62%;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比由2013年的21.6%上升至2021年的27%,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增添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