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经持续了3年多,人们做核酸检测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现在许多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正填补医院检测的空白,卡尤迪、艾迪康等正是其中经常出现的品牌。
不久前,艾迪康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赴港上市。从相关资料来看,艾迪康所属的ICL市场,包括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在内的排名前四家公司,仅艾迪康尚未上市,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约8%。
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翻阅招股书发现,2020年以来,艾迪康自新冠检测上赚取的收入高达20多亿元,为公司提供了3~4成的营业收入,同时带动了公司其他业务的高速发展,可以说,艾迪康是"疫情红利"的享有者。然而,几年前高层内讧后高管出走,艾迪康在危急关头引入外资凯雷资本,凯雷资本至今浮盈已过100%。另外,公司竞争对手金域医学曾爆出丑闻,这也引发了市场对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安全性和规范性的担忧。
核酸检测大赚20亿 "红利"难以持续
据招股书,2019年~2021年,艾迪康营业收入分别为17.29亿元、27.41亿元、33.8亿元,公司在2020年抓住了新冠检测红利,营业收入大幅提升。2020年和2021年,来自新冠疫情检测的收入分别为9.25亿元和12.32亿元,合计21.57亿元,两年占比分别为33.7%、36.5%。来自新冠疫情检测的收入占比在三到四成之间,并且2021年占比还有所提升。
艾迪康统计,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新冠核酸检测量超过4300万次。
而公司整体医疗诊断检测服务的毛利率,也因为核酸检测的高需求大幅上升,由2019年的30.4%上升至2020年的42.5%,2021年小幅上升至43.6%。这使得艾迪康公司整体的毛利率由2019年的30.1%上升至2021年的42.7%,净利率由2019年的4.1%上升至2021年的9.5%。
招股书显示,艾迪康2019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7044万元、2.89亿元、3.2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13.9%。
虽然这两年因为核酸检测豪赚21个亿,但艾迪康也坦言,这种"疫情红利"可能并不会持续太久。艾迪康所属的ICL行业,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具有临床或病理实验服务资格的独立法人实体,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这两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16年~2020年,ICL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达27.2%,而到了2020年~2025年,对其复合年增长率的预测降至9.3%。
艾迪康在招股书中提到,自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预计新冠检测市场规模将在未来数年逐步减少,并于2022年减至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