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孙先锋
较低的发行价格或许是实控人和财团迫不急待"脱手"的原因。
3月31日,帝科股份(300842.SZ)股价报收于47.07元,相对于去年8月份135元的高点,跌幅达到65%。而对应其发行股份收购江苏索特100%股权,43.95元的发行价格仍高出7%。要知道经历了今年3月份的市场整体性大跌后,目前2659点的创业板指数仅处于两年多来的低位。
据了解,围绕着帝科股份关联交易收购江苏索特一事,深交所两度下发问询函,对交易背景、定价依据,以及标的估值等提出诸多质疑。其中的核心问题是,12亿元的交易定价将形成4.65亿元的高昂商誉,与之对应的业绩承诺补偿仅有实控人史卫利一个人承担1000万元的补偿。在两度问询的回复中,帝科股份始终坚持了这一业绩补偿方案。
这意味着,面对4.65亿元的商誉和实际形同虚设的业绩承诺,一旦标的业绩不达预期,减值风险将主要由上市公司来承担。
交易确实能弥补短板
事实上,这笔让深交所两度问询关注的交易,缘起2020年下半年,美国杜邦集团意识到应对中国光伏市场的竞争越发乏力,公开出售其拥有的Solamet业务,资料显示,Solamet多年从事光伏银浆行业,与三星SDI、贺利氏等处于行业头部企业。
行业龙头被出售,迅速吸引到帝科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史卫利,2020年9月,由海通并购资本、乌鲁木齐TCL、史卫利等组成的财团,开始推进收购Solamet事项,并通过持股型公司江苏索特,于2021年6月完成对Solamet的收购。
有意思的是,前脚江苏索特拿下Solamet,后脚帝科股份就着手推进重组。前后间隔仅一个月的时间。2021年7月份,帝科股份披露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15名交易对方持有的江苏索特100%股权,交易价格12.47亿元;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3.5亿元,其中,3.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性,0.4亿元则用来支付本次交易的相关费用。以此来完成对目标公司Solamet的控制。这也让监管机构和市场质疑是不是构成一揽子交易,而公司对此极力否认,表示两者有联系,但不构成一揽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