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21科普|全国爱耳日:新生儿和老年人,应如何守护听力健康?2022-03-04 09:56:13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实习生 王馨漪 北京报道“年纪大了,渐渐的就听不清儿女说话了,有时候自己也不太愿意说话了。”这是很多老人的真实写照。随着年龄的增加,听力系统的衰退不仅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实际上,除了老年人,耳健康和听力健康也涉及新生儿、儿童、成年人等更广泛的人群。另据了解,我国也存在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大、危害大,特别是预防工作比较薄弱等问题。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了“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的在线访谈,为公众普及耳健康知识,帮助公众更好保护耳健康,做好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听力损失的预防。

在访谈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韩德民指出,我国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也高度重视耳与听力健康的工作。包括我国颁布实施了残疾人相关的法规,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同时,刚刚开局的“十四五”规划又建立了《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和《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做到耳与听力健康有法规、有规范、有落实,另一方面则是做好听力损失和预防,减少出生缺陷。

听力健康,从新生儿做起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已达到86.5%,这在及时发现听力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高志强指出,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用客观、准确、无创的听力学检测方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学筛查,临床常用耳声发射(OAE)和听脑干诱发电位(ABR)进行检测。检测后一般会得到两种结果,“通过”和“没有通过”。对于没有通过的新生儿,医生会进行进一步追踪和系列检查,来确认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高志强特别提醒,对于没有通过的新生儿,家长也不用过于紧张。影响不通过的因素有很多,并不一定意味着新生儿的听力存在问题,家长应配合医生跟踪、排除其他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结合其他方式,比如血的化验、基因的检测、儿童听力检测,来辅助确认真正有听力问题的孩子。

其实,一旦确诊了听力存在问题,家长也不需要惊慌失措。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主任杨仕明表示,听力损失的程度是对新生儿进行干预的重要依据。如果只是轻度的听力损失,可能要根据情况继续观察。如果是中度的听力问题,则可以佩戴助听器解决。而一旦通过ABR确定新生儿存在重度或极重度的听力问题,则需要做人工耳蜗手术。

为了从根源上防止新生儿的听力问题,父母任重道远。对此,韩德民指出,预防听力损失应该从父母做起,比如拒绝近亲结婚、倡导优生优育。其次,母亲在怀孕早期要注意保健,谨慎使用抗生素,预防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弓型体等)。在分娩期间应该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医院,尽量减少或避免产伤和其他危及新生儿生命的情况出现(如宫内窒息、脑出血等)。

另外,从新生儿、婴幼儿到儿童期间出现的任何听力问题都要积极接受正规治疗。高志强表示,儿童在发育成长过程中,结构和功能在不断完善和成熟。比如,儿童的咽鼓管比成人要更短、更宽,位置水平,容易引起中耳感染,比成人容易受到影响。对儿童来说,最常见的是分泌型中耳炎,即无菌性感染。由于气压、调节的问题,儿童的耳朵有分泌物渗出时,家长要尤其关注,及时就诊和干预,进行正规处理和治疗。

有些家长还喜欢定期为孩子清理耳道。对于这一点,杨仕明告诉公众,对于特别小的幼儿,出生之后由于有胎脂,会有一定程度的耵聍,即耳屎,此时家长在能看见的地方清理是可以的。但如果耳道比较狭窄,或者是看不清楚的地方,应该到专业的医院找耳鼻喉科医生来进行清理。对稍大一点的儿童,其耳道稍微宽大,家长可以用小的棉签做简单的清理。但如果耳道里的耵聍比较多,会造成耵聍栓塞。一旦进水,耵聍栓塞可能会被“泡开”,对耳道、听力都会有损害,此时也需要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进行清理。尤其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过分追求孩子耳道的清洁,以免对耳道、皮肤造成伤害。

老年人如何保护听力?

“一老一小”的健康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听力也是如此,除了上述提到的儿童听力健康外,随着中国现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听力问题已经变成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对社会提出了很大挑战。保护老年人的听力健康,不仅需要老人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照和呵护。

高志强表示,对于老年人而言,早干预、早治疗仍然非常重要。目前,有很多检查听力的方法,比如最简单的自测法。如果老人说话的声音大、容易打岔、看电视的时候把音量调得很大、对常规的钟表的声音或者走路的声音听不到,那么很可能听力出现了问题。

另外,还可以用简化版的量表问卷,在5分钟之内回答一些关于听力的问题。WHO也推荐了一种听力自测方法:让被检测者把一侧耳朵堵上,闭上眼睛,如果检测者在6米以外说话时,检测者可以听到,则听力水平正常;如果在6米听不到,在4米能听到,则有轻度的听力下降;如果在1米能听到,则为中度;在1米以内则为重度了。高志强特别强调,一旦认为听力出现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医院进行一系列临床听力学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一旦老年人确实出现了听力问题,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杨仕明表示,药物干预是第一步。如果老年人听力急性损伤,即突发性耳聋,可以服用药物治疗。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推出过对于突聋的干预,改善听力的可能性可以达到78.1%。如果老年人的听力逐渐下降,也可以采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措施,防止听力下降过快。

其次,可以使用助听器帮助老人识别接收外部声音。目前,助听器能够通过频率的调节,补偿高频、放大低频,更好地帮助老年人提高听力。如果到专业机构验配助听器,则可以根据听力状况选择适合老人的助听器,使其听得更好。

第三个方法是人工耳蜗。如果老年人的听力问题已经达到重度、极重度甚至全聋,则可以考虑采取人工耳蜗手术。杨仕明表示,人工耳蜗手术是微创的、伤害不大,重度听力损害的老年人可以考虑进行手术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高志强还针对老年人预防听力损失给出了建议。首先是规律的生活作息,注意适当运动、低油少盐少糖的饮食、保证睡眠。其次要远离、避免噪声。高志强着重强调,要注意药物。“老年人可能有一些基础病,要吃很多药,药和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有没有对听力的影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还要注意耳毒性药物,有些药物对耳毛细胞是有影响的,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 另外,老人也要注意基础病的防治治疗,比如“三高”。因为很多基础病的治疗和耳朵有关,所以最好定期随访检查,必要时到医院检查。

其实,与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进行交流,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韩德民表示,要在全社会提高对老年人听力障碍的关照和关心。他指出,目前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已经为老年人听力健康制定了一个专家共识,希望这个专家共识能够为社会所接受,引起社会的关注。

另外,要重视老年人的社会交流和社会活动。很多老年人独自居家,无人交流,心里会觉得寂寞。听力障碍和缺乏交流,可能会对脑功能的发育和维持产生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在老年人健康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对老年人的关爱。

最重要的是家庭的呵护。韩德民表示,家庭要营造适合听力障碍老人的氛围,不能因为老年人听不见而变得不耐烦、大声说话甚至吼。否则,老人会认为自己不被尊重甚至产生自卑感,心理上出现被抛弃的感知,甚至加速老年痴呆的发生。“所以,关爱听力健康,关爱老年人的听力健康,关爱老年人的家庭生活氛围,是我们社会共同要引起注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也是健康中国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一个社会关注问题。”韩德民说。

标签: 听力损失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听力障碍

上一篇:经智长三角(207期)丨长三角部分省市出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人才引进,数字化构筑“专精特新”新优势 南财研选︱评级研报:磷化工龙头!草甘膦产能位居全国第一,同时进军半导体和新能源市场,多元化发展有望带来长期稳定增长(3股)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