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全球央行观察|欧元区通胀再创历史新高 欧央行加息步伐或再次放缓2022-03-04 19:48:57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报道欧元区的通胀水平再次刷新纪录,然而,欧央行迟迟未有“调整政策”的动向。

3月2日,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5.8%,高于市场预期的5.4%,连续数月创历史新高。从具体数据来看,通胀飙涨主要受到能源价格的推动。

当谈及屡创新高的通胀数据时,欧洲央行副行长路易斯·德金多斯(Luis de Guindos)将此描述为“一个负面意外”,并预测地缘政治因素将进一步推高价格,影响经济增长。

即便如此,欧央行似乎并没有加息的打算。此前,欧央行曾表示将在3月的会议上对经济前景进行全面的评估。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欧洲央行曾有过倾向于在年内加息的表态,但随着地缘环境和经济增长状况发生变化,目前欧洲央行在年底前加息概率不大,这也是为了避免给经济带来额外的压力。

通胀持续升温

当前,欧元区国家普遍被笼罩在通胀飙升的紧张气氛中。

从不同国家的数据来看,2月,欧洲主要经济体德国通胀率为5.5%,法国为4.1%,意大利为6.2%,西班牙为7.5%,均处在高位。

通胀居高不下,背后的推动力仍是能源价格上涨。按年利率计算,2月欧元区的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1.7%,远高于其他品类的物价涨幅。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研究员陆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几个月主要受到能源价格的冲击以及与疫情相关的因素影响如供应链瓶颈等,拉升了欧元区的通胀。“31.7%的能源通胀不仅仅直接作用于HICP指标(欧盟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还通过增加食品、货物和服务部门的生产成本间接推升了通胀。”她补充道。

欧元区通胀连续四个月创历史新高,短期之内恐怕难以受控。如今,通胀范围甚至还有蔓延的趋势。数据显示,在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食品、酒类和烟草价格后,欧元区的核心通胀率从1月的2.3%上升至2月的2.7%。

王有鑫向记者表示,通过产业链的连接,由能源短缺所带来的通胀压力会逐渐向中下游传导,如电力、制造业、化肥等行业的价格都将水涨船高,并最终体现在增加消费者的成本上。

德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安联(Allianz)的经济学家卡塔琳娜·乌特莫尔认为,若是西方国家继续针对能源进口采取限制措施,可能会将欧元区经济推入衰退,即连续两个季度录得负增长,并将全年平均通胀率推高至6%。市场研究机构凯投宏观经济学家也预计,3月欧元区通胀率将达6%以上,并在今年第四季度前保持在5%以上。

“目前5.8%的通胀,其实是处于一个中等偏高的水平,”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不排除之后欧元区的通胀率达到6%的可能性,但同时他认为,具体数据还得看欧洲CPI篮子组成部分的变动。

欧央行进退两难

尽管通胀陡增,欧央行中却不断传出“鸽派”的声音。

早前,欧洲央行执委帕内塔(Fabio Panetta)表示,央行目前应该暂缓取消任何更多刺激措施,因冲突增加了不确定性,央行仍需要证据表明通胀不会回落至目标以下。

欧央行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或许更多是无奈之举。

当前地缘冲突仍在持续,尽管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继续流入欧洲,但市场价格已经大幅上涨。外界认为,这反映的是市场对未来供应的担忧。能源价格上涨和供给瓶颈的问题持续让通胀升温。“加息解决不了能源短缺的问题,反而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压力。”王有鑫向记者表示,现在一部分欧洲国家开始陆续放松疫情管控,在这一背景下,高企的通胀将不利于刺激服务业的复苏。

当欧央行官员敦促欧洲央行在调整政策时要保持“耐心和谨慎”,本周欧洲国债市场也迎来波动。3月以来,欧洲国债价格连日大涨,收益率猛降,其中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在一个月以来首次跌至负数区间。对此,陆婷向记者表示,近期欧洲主要国家国债收益率大跌,也反映出市场普遍预期欧央行可能因为地缘冲突而放缓加息。

照现在看来,欧央行放缓加息成了大概率事件。虽然经济刺激措施并未撤回,但欧元区的消费信心仍未恢复。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的负8.5下滑到负8.8。由此,外界又生出了新的担忧。

近期,欧洲央行管委、葡萄牙央行行长Mario Centeno表示,在地缘冲突全面升级之后,欧元区可能会出现滞胀。

王有鑫也向记者表示,欧元区出现滞胀的概率越来越大,“根据2021年的数据,欧元区本身经济恢复程度就比美国弱,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如今又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市场信心将受到影响。”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预计,2022年的平均通胀率将比之前高1%,为5%。通胀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将很难得到缓和,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欧央行仍会继续身处两难的处境。

标签: 数据显示 经济学家 创历史新高

上一篇:北向资金先抑后扬,全天小幅净买入逾4亿元,大额出逃锂电和白酒龙头(名单) 北清智慧借壳中电电机意外折戟,分拆指标不达标审批被否谁之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