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县域生产总值占比要达60%,湖北扩权强县改革再升温2022-03-10 19:48:40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 武汉报道

湖北全域协同发展,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在县域。近日出台的《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北明确提出,到2025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万亿元,占湖北省比重达到60%以上。

3月9日,湖北再次出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重要举措,向79个县(市、区)下放省、市两级12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

目前,湖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从省外看,浙江等发达地区县(市)“腾笼换鸟”、转型发展走在前列,中部地区河南、安徽等地的发展,也让湖北感觉到了危机,县域间竞争日益激烈。

从省内看,湖北县域自身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要素集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同时人口外流加剧了县域人才资源的制约。

从省外看,浙江的省管县模式,经历了自1992年至今合计5轮的扩权强县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减少了行政中间层次和环节,使得县级层面拥有比其他地方更多的财权与事权,从而调动了县域发展的积极性。

今年,湖北省提出,启动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推行“县直报省、省直达县”,下放行政权力120余项,县市区获得更大发展自主权。

此次下放的126项省市两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涉及19个省直部门,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尽放的原则,重点聚焦发改、交通、水利、住建、商务等领域。此外,湖北还进一步加大放权扩权力度,赋予仙桃市、潜江市以外的宜都市、大冶市、枣阳市、汉川市、枝江市5个全国百强进位县市与省直管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目前,县域经济在湖北的发展形成了三个梯队,湖北称之为“三百战略”,即“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按照规划,到2025年,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版图上,地区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增加到25个、过千亿元的县(市、区)增加到6个;全国百强县数量中部领先、位次前移,实现五十强县零突破。

标签: 管理权限 县域经济 中部地区

上一篇:大基地“风光”好:4.5亿千瓦规模来袭 多个省份明确发展目标 伦镍风波丨青山控股温州发迹地探访:问题解决方案悬而未决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