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社论丨企业应以国际化的要求耕耘市场,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发展2022-03-22 05:22:48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俄乌冲突之后,一些跨国公司重新评估它们在俄罗斯的业务,一些公司已经决定暂停在该国的业务,而其他公司则决定完全撤出。这些公司大部分是为个人生活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这些西方品牌主要集中在消费品领域。比如食品行业的雀巢、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等,石化行业的英国石油公司、Equinor、美孚、壳牌等,汽车行业的福特、通用、宝马、大众等,物流行业的FedEx、UPS,以及各大化妆品品牌、各国航空公司等等,主要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娱乐等。

西方国家除了掌握以SWIFT、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代表的全球金融体系,以微软、英特尔、苹果、谷歌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信息产业之外,其跨国公司也主导着全球各国日常消费和服务的市场,构成了强大的软实力,通过这些商品和服务向世界传播西方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对中国的企业而言,不仅要在高科技领域加大发展力度,也要在传统行业努力。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要素和依靠力量。对于企业而言,我们要坚定创新,努力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发展。

目前,中国在消费品领域仍需要构建更多的国际著名品牌。海尔、联想等公司国际化主要通过并购海外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为国际品牌代工,以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知名商品仍待增加。近些年,在手机、无人机、电动汽车等领域中国公司开始了全球化进程,并有所斩获,但在食品饮料、服装、零售、娱乐、日化等领域,需要进一步实现品牌的集中度效应。

这可能因为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精神需求与西方文化主导的全球市场有很大差异,所以体现在主要满足国内需求的中国商品在国际化时会面临一定的挑战。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拥有对全球市场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历史积累,体现在其强大的竞争力以及难以撼动的市场地位,这让中国企业在传统消费品领域挑战它们会更加艰难。也因此,比较国际化的中国公司大部分存在于新兴产业领域,如通信电子、无人机等技术迭代比较快的行业。

跨国公司品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经济规模全球第二,贸易规模全球第一,但总量转化为力量则仍需要诞生更多的国际品牌,否则,规模很难在市场发挥软实力。中国在传统产业领域是制造和消费大国,有充足能力为品牌提供生产和市场保障。但是,商品受到国际市场欢迎并不是因为来自某个国家,而是创新性的商品本身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和偏好。

商品本身具有技术和文化双重属性,我们的文化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一定的认知难题,因此,目前走向世界的企业主要以科技行业为主。但是,中国文化本身并非是商品推广的主要障碍,而是企业文化过于本土化造成的后果。比如一些中国企业不愿将钱花在品牌塑造、市场研究、产品创新等方面,更别说面向世界市场的研究,而是专注于节省成本和低级营销,现在有通过自动化节省成本以及直播营销的趋势。这种不愿意,也没有耐心投资市场研究与品牌塑造、产品创新的企业文化,是阻碍中国商品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

跨国公司深度控制全球产业链、全球贸易、全球投资、全球资源并且是创新的源泉,是技术贸易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这也是他们强大的体现。与跨国公司相比,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在管理水平、标准体系、国际意识等方面仍有差距,现代化水平仍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正在建设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环境倒逼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中国企业也应该在开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与国际市场意识,首先要在国内尊重消费者、敬畏市场,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以国际化的要求耕耘国内市场,并在日益成熟的前提下走向世界。

标签: 跨国公司 走向世界 管理水平

上一篇:招行总资产破9万亿,董事长缪建民笑谈“轻与重” 祥生公告1200万美元利息逾期 此前已出售资产回笼2.72亿元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