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经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北京报道3月23日,诺诚健华(09969.HK)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43亿元,相较上年同期收入140万元暴增744倍,带动公司亏损同比缩小近83%,由2020年的3.919亿元减少至2021年的6670万元。
对于这一年取得的业绩,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霁松博士表示,很大一部分“功绩”归功于助力诺诚健华商业化的产品奥布替尼,实现2.41亿元的销售。随着奥布替尼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该部分市场进一步被打开;与此同时,该药的对外授权收益,也是诺诚收入大增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针对奥布替尼,诺诚健华也在开发新的适应症,如针对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开发适应症,奥布替尼是已上市BTK抑制剂中的首家。
在业界看来,商业化是创新药企从biotech向biopharma转变的一个重要节点,商业化的上量也获得资本市场认可,如在诺诚健华业绩发布后第二天,3月24日,诺诚健华盘中涨幅超过8%,收涨6.11%。3月25日上午,诺诚健华盘中涨幅一度接近5%。
而商业化的持续推进,需要有丰富的研发管线以及更多的新产品(适应症),支撑这些的是雄厚的资金,创新药需要不断地投入研发、临床试验等。目前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业界也有观点称当下进入“资本寒冬”。很多创新药企都在为后续研发做好资金准备,如3月7日,君实生物发布定增融资计划,准备再次募集39.8亿元,这些资金中的绝大部分准备用于创新药的研发项目。
在诺诚健华账面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从2020年年底的39.696亿元增至2021年年底的65.505亿元。诺诚健华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这些资金推动诺诚健华临床研究以及进展中的产品尽快实现商业化,同时助力诺诚健华更好地持续创新发展。据了解,奥布替尼除获批两项适应症,还有六项适应症处于中美注册试验阶段,还有九款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多款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正在全球进行30多项临床试验。
“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奥布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属于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新型BTK抑制剂,用于治疗淋巴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0年12月25日,奥布替尼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两项适应症;2021年6月,奥布替尼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2021年1月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血液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开出奥布替尼全国首批处方。
临床数据显示,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CLL/SLL总缓解率(ORR)为93.8%,完全缓解率(CR)为26.3%。
奥布替尼良好的数据也得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主任朱军教授、哈尔滨血液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等众多专家的认可。“由于上市时间原因,奥布替尼在2021年12月才被正式纳入医保,目前奥布替尼的市场销售基本是在无医保支持下开展取得的,这得益于奥布替尼的创新性和诺诚健华市场拓展等商业化能力。预计2022年在医保体系的支持下,奥布替尼有望持续放量。”诺诚健华一位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诺诚健华财报显示,在一支由250名经验丰富的商业化团队支持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奥布替尼已迅速覆盖国内260多个城市的1000多家医院,实现2.41亿元的总销售额。
与此同时,奥布替尼的海外授权也是诺诚健华2021年重要收入来源之一。2021年7月,诺诚健华与全球MS(多发性硬化)治疗领域龙头Biogen就奥布替尼达成许可及合作协议,已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还将获得最多高达8.13亿美元的潜在临床开发里程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另外诺诚健华还将获得基于净销售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在进一步发挥了奥布替尼的价值,也创下小分子首付款“出海”新纪录。此外据预测,奥布替尼MS适应症全球峰值销售有望达到30亿美元以上。
目前,奥布替尼治疗多发性硬化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开展。
据了解,一项评估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的多中心、开放式研究正在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随访,并计划2022年上半年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而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NDA申请已经获得药品审评中心的受理。同时,奥布替尼用于治疗多项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多项临床研究正在开展,包括探索奥布替尼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
另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开发适应症,奥布替尼是已上市BTK抑制剂中的首家,最新数据显示,奥布替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II期临床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口服奥布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2022年诺诚健华将继续推进奥布替尼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研发烧钱”现金为王另据了解,除了奥布替尼,诺诚健华在血液瘤、实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还有多款在研药物。
如血液瘤领域的ICP-B02(CM355),是诺诚健华和康诺亚共同开发的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适用于治疗淋巴瘤。在临床前研究中,ICP-B02表现出更强的T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TDCC)活性和更少的细胞因子释放。首位患者于2022年1月完成给药。
ICP-490则是一种高效口服生物可利用的下一代CRBN调节剂,可调节免疫系统和其他生物靶标,预计将于2022年上半年提交IND申请;还有ICP-248,一种新型的、口服的B细胞淋巴瘤2(BCL-2)选择性抑制剂。ICP-248拟单药和联合用药治疗血液肿瘤,预计2022年上半年提交IND申请。
实体瘤领域的ICP-189,是新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Src Homology 2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变构抑制剂,可用作单药以及和其他抗肿瘤药联合治疗实体瘤。2021年10月和2021年11月,ICP-189分别在中国和美国获批临床。
自身免疫性疾的ICP-488,属于选择性TYK2(酪氨酸激酶2)变构抑制剂,作用于发挥调节作用的TYK2 JH2,开发用于治疗银屑病和炎症性肠病(IBD)等炎症性疾病。2022年3月,获批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财报中发布的在研药物,很多都是今年大概率能够进入临床的管线品种。
实际上,诺诚健华奥布替尼实现商业化,也是其从biotech向biopharma的转变,但要可持续发展,仍需要有更多的产品推出,继而进一步推动商业化,也才能让创新药企可持续发展。
这背后其实是大量的研发费用支持,尤其是创新生物药企,近年来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如诺诚健华研发费用从2020年的4.028亿元增至2021年的7.216亿元。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额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全球第二方阵的前列,在这个大背景下,创新已然成为中国医药产业的主流,或者说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也指出,到2030年,国产创新药、特色药将会成为国内医药市场的主体部分。
而这背后是大量的资金投入。 “实际上,现在一二级市场倒挂明显,但一些企业仍然能够募集较多的资金,如百济神州,这实则是与企业是否有真正创新、有前景的产品/研发管线密切相关。目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实际也在抓紧时机募集更多的资金为后续研发、临床进展推进做储备。”一位投资机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诺诚健华账面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从2020年年底的39.696亿元增至2021年年底的65.505亿元。据了解,2021年2月,高瓴资本连同维梧资本增持诺诚健华,注资3.93亿美元;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诺诚健华两名大股东通过场内交易共购买本公司约1300万股股份;2021年9月,诺诚健华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