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北京报道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俄乌冲突威胁着东亚与太平洋(EAP)地区发展中国家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的不均衡复苏。这场冲突令本来就因疫情持续、美国金融紧缩等因素造成的经济困境雪上加霜。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直面重重风暴》报告。报告指出,俄乌冲突以及对俄罗斯制裁造成的冲击正在扰乱大宗商品供应,加剧金融压力,抑制全球增长。本地区的燃料进口大国(如蒙古和泰国)和粮食进口大国(如太平洋岛国)的实际收入下降,而债务高企的国家(如老挝和蒙古)以及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如马来西亚和越南)很容易受到全球金融和增长冲击的影响。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曼努埃拉·菲罗表示,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原本正从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复苏,但俄乌冲突的爆发阻碍了经济增长势头。总体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和稳健的政策应该可以帮助本地区应对这些风暴。
世行调降本地区2022年增速预期尽管大宗商品生产国和财政审慎的国家可能更有能力抵御冲击,但对本地区大多数国家来说,这些事件将给增长前景蒙上阴影。世界银行预计,2022年本地区整体经济增长将放缓至5%,比去年10月的预测低0.4个百分点。如果全球状况恶化且各国政策响应力度较弱,则增长可能放缓至4%。
其中,中国占本地区产出的86%,预计在基线情景下将增长5%,在悲观情景下增长4%。本地区其他经济体的产出预计在基线情景下增长4.8%,在悲观情景下增长4.2%。另外,在悲观情景下,按每人每天5.5美元的贫困标准衡量,2022年本地区贫困人口将增加600万人。
地缘政治冲突、金融紧缩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加剧后疫情时代的既有困境。报告指出,本地区的企业本来就已经营困难,2021年逾50%的企业报告有欠款,现在又将面临新的供需冲击。疫情期间许多家庭返贫,现在随着价格飙升,其实际收入将进一步缩水。
同时,一些国家政府债务高企,自2019年以来债务占GDP比重已增加10个百分点,将难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通胀上升又将缩小货币宽松的空间,仅油价冲击这一个因素就会使通胀水平较此前预期至少高出一个百分点。
亚开行:俄乌冲突将打乱亚洲经济复苏无独有偶。近日,亚洲开发银行也发布警告,亚洲发展中国家今年增长速度料将低于先前预估,在新冠疫情冲击尚未完全消除之际,俄乌冲突料将打乱亚洲经济复苏。
除了俄乌冲突,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令亚洲增长前景蒙阴,包括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美国大幅加息可能导致金融稳定风险加剧,以及出现更致命的新冠变体。
据亚开行预测,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今年总计料将增长5.2%,略低于12月时预测的5.3%,远低于去年的增长6.9%。其中,中国经济今年料增长5.0%,低于12月时的预测。东亚和东南亚分别增长4.7%和4.9%,先前预测分别为5.0%和5.1%。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超出预期,亚开行将亚洲2022年通胀预期从之前的2.7%上调至3.7%,预估2023年降至3.1%。
世行建议在四方面采取政策行动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阿迪特亚·马图表示:“这一连串冲击意味着尽管人们面临日益增加的经济痛苦,但还不得不面对政府财政能力萎缩的现实。综合实施财政、金融和贸易改革,可以降低风险、重振增长和减少贫困。”
报告建议,各国应在四个方面采取政策行动:
首先,有针对性地向家庭和企业提供支持,而不是诉诸价格控制和非选择性援助,这不仅可以减轻冲击造成的困苦,还能为促进增长的投资创造空间。
其次,对金融机构进行压力测试,这有助于识别那些被监管宽容所隐藏的可能恶化的风险。
第三,实施与贸易有关的政策改革,不仅是货物贸易,尤其是当前仍受保护的服务业部门的政策改革,这将帮助各国充分利用全球贸易格局转变所带来的机会。
第四,提高技能水平、加强竞争,以增强采纳新的数字技术的能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