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伦敦金融城市长柯文森(Vincent Keaveny)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是英国重要的合作伙伴,与英国建立了良好的投资合作关系,两国将进一步加深合作,这符合双方共同的商业利益。
伦敦金融城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管理着全球约15%的资产,总额达到11万亿英镑。伦敦金融城市长是金融城的领导者,也是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宣传大使,任期为一年。柯文森于2021年11月被任命为伦敦金融城市长。
近日,柯文森在英国开启了一场线上访华之旅,在四天的时间内与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地的监管机构代表和金融企业高层举行了会谈,旨在推介伦敦金融城作为全球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中心的机遇,进一步促进中英两国在金融与专业服务领域的商业合作。
柯文森指出,中英经贸合作为英国创造了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英国对华金融服务出口总额达到了近10亿英镑。同时,伦敦是继香港之后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也是中国企业募集资金的首选之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沪伦通”机制。
在他看来,中国的“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开放金融服务业等战略意味着中国将继续把伦敦作为优先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落户英国,尤其是在伦敦金融城——目前已有40多家中国金融机构入驻。
尽管英国“脱欧”给伦敦金融城带来冲击,但根据英国智库Z/Yen集团的研究,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柯文森表示,英国依然是世界领先的金融服务出口国。“未来英国仍将面临各种挑战,但我们将不断夯实伦敦金融城作为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持续增强伦敦金融城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
柯文森。资料图
“中国将继续把伦敦作为优先合作伙伴”《21世纪》:可以分享更多关于“云”访问中国的细节吗?具体访问了哪些中国企业和组织?本次“云”访问的目的是什么?都谈到了哪些话题?
柯文森:在本次中国“云”访问之旅期间,我作为英国商业代表团的一员跟团访问了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地,与当地的金融与专业服务行业的企业高层和监管机构代表会面。随后,我还会与兴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会面。
本次中国“云”访问之旅旨在促进中英两国在金融与专业服务领域的商业合作,展现伦敦金融城作为领先的全球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中心能够为全球企业提供广阔的机遇,通过实施“Global Investment Futures”推广计划,将英国发展为世界领先的投资管理中心。
无论是在资金、知识还是全球影响力方面,英国和伦敦金融城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将为中国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全球布局和发展提供支持。中国是英国重要的合作伙伴,与英国建立了良好的投资合作关系。未来,中英两国将进一步加深合作,这符合双方共同的商业利益,而伦敦金融城在创新和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方面的领先优势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1世纪》:去年中英贸易再创新高,中国对英投资增长两倍多。你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
柯文森:中国的“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开放金融服务业等战略意味着中国将继续把伦敦作为优先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落户英国,尤其是在伦敦金融城——目前已有40多家中国金融机构入驻。
中英经贸合作为英国创造了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英国对中国金融服务出口总额达到了近10亿英镑。此外,伦敦是继香港之后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也是中国企业募集资金的首选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沪伦通”机制。
“沪伦通”扩容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竞争力《21世纪》:你对“沪伦通”的运作有何看法?迄今为止,只有少数中国企业通过“沪伦通”成功上市,而通过“沪伦通”在中国上市的英国企业还未出现。“沪伦通”是否未能达到目标规模?你看好“沪伦通”的发展前景吗?
柯文森:我仍然对“沪伦通”的未来发展保持乐观态度。“沪伦通”是近年来最受期待的双边倡议之一,它深化了中英金融合作,扩大了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准入。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已有四家中国企业通过“沪伦通”上市。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来自中英两国的企业选择“沪伦通”。
创新是伦敦保持其作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关键。将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与世界上最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之一连接起来,对英国、中国甚至全球经济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全球投资者现在可以通过伦敦从中国的增长中受益,而英国上市公司可以直接接触中国投资者。
《21世纪》:“沪伦通”已扩容接入深圳证券交易所(SZE)以及德国和瑞士的证券交易所。你对“沪伦通”的扩容有何看法?伦敦方面将其视为一次挑战还是一大机遇?
柯文森:“沪伦通”接入其他交易所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做法,可以扩大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此次扩容也有助于促使更多伦敦证交所上市公司借助进入深圳市场的机会,探索在中国市场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自扩容消息发布以来,业界和其他交易所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人民币伦敦离岸市场持续增长《21世纪》: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公布的数据,全球使用人民币支付的市场份额飙升至创纪录的3.2%。你对人民币日益受欢迎有何看法?人民币资产是否逐渐显现出避险资产属性?
柯文森:按名义GDP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自1978年中国对外开放以来,人民币的重要性与日俱增。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在国际化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当然,未来会出现一些波动,但从长远来看,几乎没有人会否认人民币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作为大中华区以外最大的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伦敦的人民币业务将继续增长。
《21世纪》:自2016年以来,伦敦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之一。你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关于伦敦人民币交易量的相关数据?你认为伦敦会继续保持这种重要地位吗?
柯文森:自英国确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地位以来,英国的离岸市场持续增长,且没有放缓迹象。根据最新的人民币季度报告,2021年,伦敦的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量、新点心债券发行规模、中英跨境人民币交易量、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均出现增长。伦敦的日均人民币外汇交易量接近820亿英镑,比前一年增长7%。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点心债券金额上涨130%,达到167.1亿元。截至2021年12月底,英国累计人民币清算量达64.05万亿元。
疫情下伦敦蝉联欧洲最重要金融中心《21世纪》:根据z/yen集团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伦敦金融城打败巴黎、法兰克福和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是否有助于保持其地位?你如何看待欧洲其他城市对伦敦的挑战?
柯文森: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挑战,伦敦金融城的基本面依然坚挺,而且随着英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必将迎来光明的未来。英国依然是世界领先的金融服务出口国。面临疫情挑战,英国的金融服务贸易顺差仍然从2019年的620亿英镑增加到2020年的640亿英镑,这得益于保险和养老金服务出口额的增加。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不确定性增加,伦敦金融城的开发商信心指数仍然稳居高位。2021年,伦敦金融城规划和交通委员会批准的办公楼建筑面积同比增加近70%。
展望未来,英国将进一步加强与欧洲邻国在金融与专业服务领域的紧密合作。欧盟依然是英国第二大金融服务贸易伙伴。从(英吉利)海峡两岸的经济利益出发,英国需要与欧盟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以尽可能地减少贸易壁垒。然而,欧盟明确表态近期内不会通过英国的“对等”准入。因此,英国必须持续增强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随着英国致力于与各国商签独立贸易协议,为金融服务业和数字服务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英国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此之前,这两个领域一直被排除在贸易协议的内容之外。
2021年英国金融科技投资额增长7倍《21世纪》:你曾说,伦敦金融服务业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英国脱欧,而是科技。能谈一谈你认为伦敦金融城将面临哪些挑战吗?伦敦金融城应如何加强、拓展与中国的合作,以应对挑战?
柯文森:请允许我先澄清一点,我说的是,科技是伦敦最大的发展机遇。
伦敦将继续为全球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能像伦敦一样同时拥有地理位置、语言、法律体系、国际化人才和金融服务生态方面的优势,让伦敦成为国际化资本和咨询服务的门户。安永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90%的金融服务投资者预计明年会在英国投资。
英国是欧洲各大金融与科技领域的中心,也是全球创新的前沿阵地——除了发展迅速的金融科技行业之外,伦敦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质量同样位居世界首位。去年,英国的金融科技投资额增长七倍,达到373亿美元(275亿英镑),比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总和还要多。
作为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伦敦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许多全球领先的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都设在这里,其中很多来自中国。同时,伦敦的专业投资机构以外向型的投资方式而闻名,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深厚而广泛的投资资本。
《21世纪》:为了提升伦敦的国际竞争力,英国财政部正在计划削减银行利润附加税。你能详细说明一下这方面的进展吗?这会给英国银行的总体税率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柯文森:银行承诺缴纳公平份额的税款,支持英国实现更广泛的经济繁荣。银行业在2020年贡献了396亿英镑的税收。但让英国保持国际竞争力也很重要。尽管银行业税率仍旧高于英国其他经济部门,但此次削减附加税表明英国在确保银行享有公平竞争环境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金融服务业是英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这项措施将支持该部门继续创造就业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