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环球热文:21世纪小巨人⑫丨西井科技COO章嵘:港口之外,自动驾驶要走进大物流2022-07-21 17:56:09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编者按:中小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今年我国进一步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就此,《21世纪经济报道》重磅推出“2022专精特新年度策划”,从政府层面、投资机构到园区、企业等,深入探寻专精特新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样本,并汇集相关研究成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植文上海报道

在上海市青浦区,古镇朱家角的朱家角中学门前,有一条走了上百年的石板街,叫西井街。因为两名来自青浦的创业青年谭黎敏、章嵘,这条百年老街的名字,从此有了新的延伸。

2015年,西井科技创始人谭黎敏敏锐地发现,许多行业面临用工短缺的困境,而人工智能技术则有很大的机会可以赋能于这些行业。他决定自己创业,西井科技在2016年应运而生。

该公司在无人驾驶商业应用、集装箱物流人工智能全局化等领域领跑国际市场,业务已遍及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个节点,营收以每年400%的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其在全球范围内累计签约客户数达60家,营收同比已上升10倍。

西井科技COO章嵘(受访者供图)

西井科技COO章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工业智造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国都处于竞争的阶段,通过新技术赋能传统行业可以创造巨大价值,“只谈我们产品的价值是相对局限的,但技术和能力能够覆盖更多制造行业、传统行业,帮助它们来放大效能,我觉得这对国家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在他看来,大型企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可以进一步放大国家发展动能。就在2021年,西井科技获评为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开辟港口蓝海赛道

在成立之初,西井科技便确定了运用人工智能底层技术,来帮助传统行业快速实现智慧升级与改造,将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契合的研究方向。章嵘表示,“如果只固守人工智能的硬件底层,而脱离与外部应用层的沟通,缺少业务需求的对接,那么就很可能做出与市场脱节的产品,就会丧失生存机会,所以我们坚持市场与创新双轮驱动。”

那么,寻找合适的场景落地,就成了当务之急。是选择应用在金融、安防领域,还是传统行业?

2016年1月,西井科技正式开始运营之后,团队走访了江浙地区很多制造企业,发现不少企业虽在各自的OEM行业做到老大,但企业最怕的是熟练工过年后不返回工厂,生产订单不断积压,人力成为这些传统制造企业最大的发展瓶颈。

很快,西井科技将目光落在了大物流领域的智慧港口行业。“我们是从最底层的技术研发出发,幸运地快速找到了落地的场景,实现了技术能力和商业需求的快速整合。”章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以国内港口的水平运输为例,95% 的企业仍使用传统人工驾驶集卡拖车。不过,随着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上升,众多码头运能不足,卡车司机疲于高强度满负荷工作的矛盾凸显,直接影响了码头的集疏运效率。更重要的是,码头司机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例如,一个集装箱年吞吐量200 万TEU 的中等码头,其一年的司机人力成本就高达7000万元左右。

“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人力、效率和成本的挑战,这恰恰是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可以去帮助它们的。在对传统行业的相关调研中,我们接触到了港口,并且在场景内做了一些相关应用的落地后,发现这个行业人力成本高,安全生产管控需求高,且劳动力已出现断层情况。”章嵘进一步解释,比如在码头、堆场等生产前沿,岸桥司机长期高空低头作业,劳动强度大,且起吊难度高,对司机技术的要求会更高;其次,港区内运输工作枯燥且24小时作业,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

为此,西井科技研发出了首套港口人工智能理货系统,帮助解决的是集装箱搬运过程中,箱号等非结构化数据获取问题,并收获了第一个商业订单,开启公司人工智能产品量产商业化之路。

但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章嵘看来,最早期拓展市场时,得到客户的信任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没有产品的时候。“港口相对来说是较传统的行业,对运营的安全要求很高,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有一个教育的过程。”

在通过使用推广获得信任之后,西井科技也挖掘到了更多行业痛点。港口作为一个全流程流转的封闭场景,一个集装箱的运输路径往往需要经历被集装箱卡车从闸口、堆场、场桥各个节点的运输。如果只是对港口内的某一个节点进行智能化提升,并不能全面地帮助港口客户解决目前的难题。

需求决定供给,于是,该公司决定进行自动驾驶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落地。

深耕无人驾驶

2016年年底,西井科技建立自动驾驶团队,主攻港区封闭区域的无人驾驶。

在章嵘看来,封闭区域的无人驾驶,与开放区域的无人驾驶的开发路径是不同的。主要差异在于,港口是一个技术环境,要处理的是生产作业,对整个车队的生产效率要求非常高。此外,精度也不同,港口的无人驾驶要跟不同的机器进行配合。“因为客户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整个生产运营的逻辑和流程。”

相关机构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拥有港口近100座,其中大型港口10余座,港内用于集装箱运载的集卡在2万台左右。目前,国内已有13个港口落地自动驾驶集卡,是自动驾驶实现商业化应用最快的场景。2021年以来,全球贸易逐渐恢复,预计,未来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范围为5%-30%。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引入自动驾驶集卡车的港口增多,起销量将稳步增长。预测到2023年,国内港口码头自动驾驶集卡车销量将超5000辆,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未来,中国港口码头自动驾驶行业,预计在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而在国际市场,自动驾驶集卡车也是一片蓝海。截至2022年7月7日,西井科技自主研发的全电动无人集卡车队,已在泰国林查班港码头安全作业22个月,累计完成13.27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的实船作业箱数。

港口生产的降本增效开始显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回本周期,欧美国家一辆车可能在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国内沿海区域的话,可能2-3年可以收回成本,之后对码头来说就是收益,”章嵘说道。

章嵘坦言,从港口自动化和智能化角度来说,中国走得非常快,甚至发展步伐比海外可能会更快一些,而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是西井科技在国内外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港口内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混行、走向规模商用化,要顺应后续整个行业的“智能化+新能源化”趋势,挑战在于生产性智慧物流,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

当前,西井科技更多围绕着海港需求来发展。未来,西井科技将以海港为支点,覆盖更多上下游的以集装箱为载体的大物流板块,包括铁路、口岸、园区等物流链。

标签: 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 生产效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