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每日观点:民营火箭格局悄然生变2022-08-09 17:48:32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强 北京报道

在国产商业运载火箭的竞争中,后来者星河动力逐渐领先了一个身位。


(资料图片)

8月9日12时11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在这里成功发射了谷神星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并顺利地将随箭搭载的三颗卫星送入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谷神星一号(遥三)火箭已经是星河动力连续第三次成功发射运载火箭,这在国内民营火箭行业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随箭搭载的泰景一号01星和02星来自北京微纳星空,主要用于光学遥感、图像数据回传及地面图像处理,面向林业、农业和海洋等用户,提供商业数据服务;东海一号卫星来自上海埃依斯航天,用于验证微小型偏光相机多模式遥感探测技术等。

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星河动力自主研制的四级轻型商业运载火箭,可为国内外卫星客户提供微小卫星的灵活专属、共享和搭载等定制化发射服务。该型火箭直径1.4米,全长20米,起飞重量约33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最大运力为300公斤,一二三级采用固体燃料产生动力,四级采用轨控和姿控一体化液体动力。

8月9日,星河动力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图片来源:星河动力

星河动力方面认为,谷神星一号是目前商业发射市场最具性价比和竞争力的运载火箭,随着谷神星一号连续第三次发射成功,该型火箭也率先迈入民营火箭型号规模化商业化发射交付的新阶段。

作为产业后来者的星河动力,通过连续三次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成绩,悄然改写着国内民营商业航天的产业格局。

国内民营商业航天发展起步于2015年,当时多个部门相继出台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航天产业体制内的人才和技术开始走向市场,聚焦商业火箭和微小卫星业务的多家创业公司陆续成立,商业航天产业开始呈现繁荣发展的势头。

在整个民营火箭赛道,最受关注的当属蓝箭航天和星际荣耀,这两家公司分别成立于2015年和2016年,近年来也相继收获过超十亿元的巨额融资,是资本青睐的宠儿。

相较于上述两家企业,星河动力在2018年才正式成立,属于商业航天赛道里的后来者,但近年收获的超十亿元大额融资也同样显现出投资机构的看好。

蓝箭航天是国内首家掌握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的民营企业,星际荣耀则在2019年实现了中国民营火箭的首次发射入轨,也使得中国民营商业航天收获了“破圈”的关注。

民营商业火箭想要入轨并不容易。对于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来说,一枚火箭想要稳定持续地发射成功,除了单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外,还要面临成千上万零部件的质量控制问题,容不得任何差错。

在双曲线一号成功发射入轨后,星际荣耀在2021年2月开始又进行了三次火箭发射,但最终都未能达到预定目标。

如今,星河动力在火箭产品的研发上,似乎已经抢占了领先的身位:连续三次的成功发射,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民营火箭领域绝无仅有。

相较于星河动力与星际荣耀在运载火箭发射方面的持续热情,另一家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则显得要低调许多。从公开发布的信息来看,蓝箭航天近年来多聚焦在主力箭型的总装和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试车的工作上,液体火箭将是蓝箭航天的工作重点。

将目光放宽到整个国内的民营火箭领域,在数年的发展与探索之后,一些企业逐渐隐身,在公开视野里失去了踪影;也有一些企业已经转向发动机的研发和装配,以及火箭装备制造和技术转化等。

2014年成立的翎客航天是国内首家民营火箭公司,90后的创始人、三次可回收火箭实验曾在当时引发各界的关注。但在2019年之后,翎客航天就鲜有进展传出,直到2021年底才重新对外披露液氧甲烷火箭以及亚轨道火箭的试车工作。

当初热热闹闹相继成立的一众火箭企业,目标基本都是发射属于自己的火箭,乃至是制造出对标SpaceX的可重复使用火箭。但成为SpaceX并不容易,就目前的产业现实来看,相较于浩瀚宏大的宇宙星空叙事,找到适合自己的业务并树立产业优势,好好活下去要显得更为现实。

标签: 运载火箭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太阳同步轨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