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独家焦点】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广州四年投入超70亿元助力双链深度融合2022-08-19 19:58:40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广州报道

8月19日,广州市政府召开《广州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介绍政策有关情况。


【资料图】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吴汉荣介绍,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将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路径,推动科技创新强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互相促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主阵地。

对此,《行动方案》提出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条路径协同共进,并围绕创新引领、产业牵引、技术攻关、载体提质、金融催化、人才支撑等方面,部署实施“六大重点行动”。根据初步测算,四年内广州预计将投入超过70亿元,“真金白银”助力“双链深度融合”。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5年,广州力争实现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3.4%,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65%、25%。

探索具有广州特色“四化”路径

如何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

广州提出,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探索具有广州特色“四化”路径。

在科学技术化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广州将加强战略前沿领域部署,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前沿科技项目成果沿途转化,从源头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具体来说,将发挥重大创新平台引领产业发展作用,探索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建强用好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各类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升技术育成能力。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未来三年对每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累计最高600万元经费支持。

“在当前国内外竞争形势下,更需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这也要求高校及科研院所要将技术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需求相结合,通过创新链提升带动产业链竞争力。”华南理工大学科研院副院长蒋兴华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院长于广平也认为,目前产业市场与高校科研院所仍存在信息交流阻碍,这也是影响科学技术化、产品产业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产业化应用等不同环节,有关部门应采取分类施策。”

因此,如何推动创新资源向产业集聚是实现“双链融合”的关键。

对此,广州将围绕重点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比如,实施“强芯”“亮屏”“融网”工程,构建集成电路和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全产业链集群;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创新园区,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开展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事项最高补助3000万元。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也成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重要抓手。

《行动方案》提出,广州要全力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广东分中心和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建设,发挥琶洲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头部企业优势,力争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集聚区。

“广州通过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发展新高地,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打下了好基础。”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介绍,今年上半年,广州新增5G基站4294座,累计6.7万座,5G基站建设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登记注册企业超8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1万家,实现营业收入1845亿元,同比增长16.1%,税收66.7亿元,同比增长15.6%。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双链融合”主导力量是《行动方案》的一大特点。”吴汉荣表示,广州将强化协同创新,引导各类资源配置向科技企业集聚,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比如围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动方案》提出,广州将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长壮大为规模以上企业。

广州尤其对每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累计奖励资金最高10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认定或迁入本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是以企业为主导,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

对此,《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围绕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工业软件等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为企业搭建常态化“揭榜挂帅”平台,对成功“揭榜”并完成合同的项目,根据企业投入资金情况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在推动产业资本化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开展科技产业金融融合行动,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产业创新支持体系,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积极引导金融活水配置产业创新领域,构建服务科技企业的“金融水利工程”。

比如,打造股权投资基金“水源地”,推动设立千亿级产业投资母基金和百亿级创业投资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对投资于我市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机构,按照实际到账投资额的15%给予每年最高500万元的奖励支持。持续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实施上市挂牌“科创领头羊”工程,指导发布“独角兽”企业、人工智能企业、硬科技企业、拟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百强等系列榜单。

实际上,近年来广州通过发挥上市公司产业带动作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已取得阶段成效。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秀彬介绍,近三年,广州每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左右,数量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累计培育上市公司237家,融资规模超过5600亿元,现有总市值约3万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以‘产业链+资本链’的思路,支持服务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重点发挥风投创投机构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作用,推动企业加快上市,引导培育上市公司及拟上市企业的产业集群。”徐秀彬说。

标签: 高新技术企业 上市公司 人工智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