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当前快讯:超4万家中小企业扎根集聚,广州黄埔区写就“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答卷2022-10-25 21:06:39 | 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梁施婷,实习生程立元 | 查看: | 评论: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实习生程立元 广州报道


(资料图片)

2018年10月,一块铭刻着“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大石头在广州开发区扎下了根,拉开了一段专属于中小企业中国故事的序幕。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充分肯定了中小企业作为国家财富的重要创造者,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造就大企业的蓄水池,提供就业的主渠道的重要价值,也在全国各地吹响了支持中小企业办大事的号角。

在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约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我国90%以上的市场主体都是中小企业。数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蓬勃生长、百花齐放,纷纷走上“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道路。

从中央到地方,相关政策支持一路升级迭代。而吸引超过4万家民营中小企业齐聚的广州黄埔区,也在2021年10月获评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

“中小企业已成为全区稳产业、保市场、促创新、增就业的最强主力军。”广州市黄埔区科技局局长陈伟权在一次调研座谈会上介绍,黄埔全区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全区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加速崛起

2004年,刚刚结束学业的周振回到国内,面对国内质谱仪器几乎全部为境外垄断的现状,毅然决心创立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身自有质谱仪的研发与生产。

但由于质谱仪具备专业技术门槛高、制造要求高、研发周期长等特点,周振在创业之初遭到了来自行业内外的质疑。“不懂行的说我是骗子,懂行的说我是疯子。”周振直言,“创业初期很孤独。”

如今,禾信仪器已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榜单,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质谱仪。2017年,禾信仪器自主研发的质谱仪,作为首个国产高端仪器,首次登上了“雪龙号”科考船,让中国智造在这颗蓝色星球的极地亮相荣光。

禾信仪器还带动了整个质谱仪行业实现了从“0”到“1”,拥有知识产权200余项,填补了质谱仪器领域多项国内空白,创造了中国大型尖端科学仪器出口欧美的首次纪录。

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像禾信仪器这般的拓荒型中小企业并非独木之林,勇闯“无人区”的道路上并不孤独。

23年前,国内生物实验室耗材行业的开创者——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华,揣着从国外带回来的七八万美元,闯进了生物实验室耗材领域的这片“无人区”。

“在这个领域,国外比我们先走了50年,我们当时是一片空白。”袁建华说,如今洁特生物不仅打破了该领域长期以来海外垄断的局面,而且还促使同类进口产品价格下降了四成。

多项产品为国内首创的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年一头扎入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这一“无人区”时,也曾经历过“整整3年没有卖出一件产品,没赚到一分钱”的窘境。用迈普医学董事长袁玉宇的话来说,“每一步的技术创新几乎都要面对从‘0’到‘1’的难题”。

如今,迈普医学已打破国外企业在神经外科高端产品领域的长期垄断,其研发的“睿膜”更是率先实现了生物增材制造技术在软组织修复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外国内双空白。

历经长期的潜心发展与钻研,企业终会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据了解,自2019年07月起,方邦电子、洁特生物、迈普医学、禾信仪器等生长在广州开发区热土上的中小企业先后敲钟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73家,其中A股公司累计50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国家级经开区第一。

此外,在上市前企业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8家,占全市33.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占广州市48.5%;在日前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黄埔29家企业榜上有名,占广州全市一半以上;在区内超过22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上市的企业达51家,占全市上市高企的一半以上;这里的独角兽企业超过20家,瞪羚企业超过540家。

以创新型研究为第一动力

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这些长期深耕于某一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无一不练就了一身“独门绝技”,成为所属细分领域的领航企业。

这些“办成大事”的企业,面向各自更趋专精的领域发起进攻,通过搭平台、拓链条,丰富了自身所在产业的体系。

洁特生物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在永和片区的园区,除了自用,更是“种下梧桐”,吸引大批生物医药方面的高科技企业入驻。

迈普医学在成为广州市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分链主企业后,推动了更多海内外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落地转化。

身经黄沙百战的方邦电子,依托基础技术深厚+深耕产业链优势,打造了高端电子材料国产化平台,实现了消费电子产业链上游高端材料的较大范围国产化。

禾信仪器则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推动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集聚国内外优势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努力解决质谱这项“卡脖子”工程技术,实现了该领域的自主可控。

积累了全球最大东方人种大样本、大数据库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与基层医院共建区域实验室超过660个,服务150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病理诊断服务每年超10万例……

截至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建设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49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30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很多人问,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中小企业为什么能办成这么多大事?周振一语道破“天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一个典型的服务型政府”。

在周振看来,没有政府无微不至的帮助和服务,就不会有禾信仪器的快速发展。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直流传着关于禾信仪器一个小小门牌号的故事。

2021年,广州禾信质谱产业化基地项目进入工程收尾阶段。然而,就在这时,禾信仪器发现,门牌号还没办下来!没有门牌号,贷款就办不下来,整个项目进度也因此慢下来了。而按照正常流程,办理门牌号至少需要1个月。

关键时刻,广州开发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迅速联络相关部门,启动了“信任审批”。一周时间,门牌号办下来了。这不是广州开发区只为禾信仪器而破例,而是一项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型审批模式。

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有一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上管老,下管小,还要把人才的双方父母照顾好”。

“每年我父母生日,即便是他们回了老家,人才集团也会把生日蛋糕送到老家。老人邀请亲友们吃蛋糕时,很是骄傲。”袁玉宇感触尤深,“有了这样的软环境,我们这些科研人员没有了后顾之忧,埋头攻关就行。”

在全国首推100项智能秒批(核)事项;率先全国推出“专精特新10条”;在全省首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国首创“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至5.0……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这些改革,激发了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企业有呼、服务必应”的服务型政府形象也已深入人心。

标签: 广州开发区 创新中心 医疗器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