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环球快播报】聚焦数字健康|多地惠民保集中上线:数字化或将赋能保险构建新生态2022-11-10 06:42:24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武瑛港 北京报道 近日多地惠民保集中上线,如11月8日,山东烟台2023年度普惠型补充医保“市民健康保”正式发布,首日参保即超过21万人;自11月1日广州“穗岁康”正式上线后,近日广东湛江、茂名、惠州、梅州等地新一年“城市惠民保”陆续上线并开放投保,截至目前广东已有10多个地市的城市惠民保上线,其中不少地市的城市惠民保均对参保人群保障内容进行了升级,包括扩大院外特药范围、降低免赔额度设置、提高整体报销比例等。


【资料图】

随着惠民保广泛落地,惠民保相关科技平台也开始受到资本关注。近日熠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简称“熠保科技”)完成A+轮系列融资,华润医药、华润医药商业、华润三九整体领投,老股东博远资本、斯道资本、远毅资本共同投资。

以产业资本为代表的投资者似乎开始为惠民保科技平台开启“供暖期”,根据公开信息,熠保科技是一家赋能保险生态的创新科技公司,一方面通过数据洞察、分析能力和大人群运营技术,为各地惠民保提供产品设计精算、产品数字化营销、智能核保等服务;另一方面连接保险公司、创新药企等,为参保人提供相关医疗健康服务;此外还开发与“惠民保”互为补充的“普惠系列保险”。

惠民保蓬勃发展,规模有望超600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大众健康需求不断提升。为提高人民医疗保障水平,我国持续加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2021年9月,《“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再度明确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定位,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此背景下,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快速发展,成为衔接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保险形态,也成为商业保险和医疗健康领域最热赛道之一。

根据东方证券研报分析,惠民保这一普惠型商业保险,在医保基金承压、商保覆盖有限、个人支付压力显著下应运而生,结合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优势,是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重要一环。

惠民保源自2015年深圳,2020迎来元年,2021年进入数量与质量爆发期,目前逐渐走向规范发展道路。其普惠性主要体现在:投保门槛低,相比传统商险不设置年龄健康限制;保费低,2021年平均保费为97元/人/年;保障力度高,有效补充基本医保未覆盖的个人自付与自费部分,并覆盖医保外部分住院与特药内容。

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27个省份推出了200多款惠民保产品,参保总人次达1.4亿。据央视等媒体报道,近期多地密集推出了2023年度的惠民保产品,扩大保障范围,将更多的新药、特药以及创新诊疗技术等纳入了保障范畴,惠民保市场在这个冬天持续加温。

华润医药方面表示,以低门槛、低保费和高保障为特点的惠民保类产品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是国内医疗保障系统的有效补充,广大参保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构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市场。

斯道资本执行董事殷鹏程也认为,惠民保是目前健康险市场中难得的高性价比创新产品。它的可持续性在于对普惠价值观的坚持,以及对科技和数据技术的充分运用,做到让性价比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让健康险回归保险的本质。

东方证券研报显示,预计2030年我国惠民保规模有望超600亿元。但是需要注意,参保率与盈利性是维系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两者难以兼得,需把握权衡。

其中参保率是惠民保筹资规模和降低风险的关键,预计政府指导力度会逐步增强,产品的保障内容、保障范围、特药覆盖面将继续升级,投保门槛将进一步降低,此外推动服务水平的提高增强民众“获得感”;对于盈利性,保本微利应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核心为控制风险,目前整体保费呈现上行趋势,部分地区推出价格更高的升级版产品分散风险。

还有市场研究报告分析,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仍处于动态的改革发展中,老百姓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对于惠民保的探索也不会止步。但是惠民保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和机遇:比如如何对惠民保产品进行更精细化的设计,惠民保如何与产业广泛联动,如何打造可持续、有竞争力的健康服务生态等。

数字化将赋能普惠保险

在面对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之时,数字化似乎已成为普惠保险发展的重要趋势。

据了解,今年2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引领和保障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保险业本身就属于数据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已成趋势。

对于普惠保险而言,其发展重点关注传统保险服务难以覆盖到的农村居民群体,为他们提供优质保险服务,协助农业产业脱贫、农民不返贫。从实践看,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进普惠保险仍面临诸多困难,而数字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些难点和痛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曾分析称,首先数字技术有助于缓解金融排斥。普惠保险的目标对象包括三农、小微企业、城镇失独贫弱家庭等,相对于其他产业和城市居民,农业产业和农村居民存在风险高、金融消费能力差等特点,导致其长期被现代金融服务排斥,是普惠保险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

而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分析的成本,无人机勘探、气象地质实时监控使得较低成本地测算农业产值与生产风险成为可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乡村卫生站等基础医疗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降低了用户信息采集的难度、提高了信息准确度,这都使得农村居民的人身险业务风险不断降低,有助于激励保险公司面向农村居民开发更多的产品。

另外,数字技术还有助于优化普惠保险销售渠道,使得普惠保险产品的销售突破了对线下渠道的依赖,使得保险公司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效果向农村居民传输现代保险知识,从而提升其购买意愿;同时数字技术有助于降低普惠保险产品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效率、激励产品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其实除了普惠保险,整个保险行业都在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根据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发布的相关信息,头部险企正在主动构建保险科技生态圈,进一步发掘利润增长点,以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为代表的头部保险企业纷纷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均设立了自己的互联网科技子公司,将科技和自身业务相结合进行线上化转型,促进科技转化为重要生产力。

中小险企因技术和资金能力有限,选择同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或者再保险公司合作。中小险企借助合作实现公司内部前、中、后台业务数字化运营,促进产品开发创新的差异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帮助破解经营困局。

标签: 农村居民 数字技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