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广州报道
11月15日,在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龙穴岛基地,“海洋石油301”的加注功能改造项目正式完工,这艘巨轮将成为我国首艘LNG(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也是全球最大的LNG运输加注船,也意味着中国远洋航程的全新起点。
(资料图片)
“海洋石油301”原本是LNG运输船,2015年9月投入使用,也是当时全球最大的C型LNG运输船,总长184.7米,型宽28.1米,可装载3万立方米LNG,面积相当于12个标准篮球场。
如今,“海洋石油301”改造完成后,成为一个“海上大型移动加气站”,可运载3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并具备加注功能,可服务停泊在国内沿海港口的大型液化天然气燃料动力的船舶,进行船对船之间的燃料加注。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王伟表示,“‘海洋石油301’的交付,填补了大湾区船舶加注的空白,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为打造中国LNG的国际加注中心,推动LNG作为船舶燃油的广泛应用,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国首艘LNG运输加注船交付LNG运输船是国际公认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舶,常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船界爱马仕”,它的制造和改造是技术密集型,也是资金密集型制造业。一艘LNG运输船的建成和改造,体现出中国制造的技术实力,也和整个航运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
2015年5月,“海洋石油301”在北部湾海域完成气体试航后顺利交付,这是国内首艘3万立方米LNG运输船,由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建造。
和其他LNG运输船相比,“海洋石油301”并不是最大的,今年5月,中国LNG船研发建造龙头企业沪东中华造出来8万立方米LNG运输船“传奇太阳”号,是全球最大浅水航道第四代,也是我国首款首制江海联运型LNG船。
最初,“海洋石油301”是一艘中小型LNG运输船,主要在沿海、内陆接收站,或者接收站之间进行调峰、转移,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2018年10月,“海洋石油301”完成两年半的巴厘岛电厂浮舱项目作业任务返回国内,又服务于广西防城港至海南洋浦港的LNG二程转运,以满足海南岛对清洁能源的需求。
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的低碳化转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LNG将作为船舶主要燃料,LNG动力船对LNG的加注需求也持续增加,LNG运输船可通过改造配备加注功能,为LNG动力船提供加注服务。今年8月,“海洋石油301”来到广州进行加注系统改造,今年11月15日改造完成,正式成为我国首艘LNG运输加注船,主要服务于我国沿海LNG接收站之间的LNG二程转运,兼顾国际间的LNG短程运输。
改造过程包括增加气体燃烧装置、船对船加注系统、再液化装置等关键设备及配套安保系统、消防系统、自动化系统、船体舾装等,实现加注功能,其中液化天然气加注系统、燃气燃烧装置等多项技术为国内首创。
改造后,“海洋石油301”设计加注能力达每小时1650立方米,可为大型集装箱船、双燃料矿砂船、双燃料散货船、原油船、汽车滚装船提供液化天然气燃料加注服务,是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
“海洋石油301”具备双燃料电力推进(DFDE)系统、全回转推进器,艏部采用大功率可变螺距侧推,船舶的操纵性和机动性得到提升,可以不用港作拖轮自行靠离泊码头,这为加注系统改造提供了独特优势。
“它具有动力优势,航速快,缩短了港口和需要加注的船舶的距离,可以在海上原地掉头、平移,更容易靠近船舶,操作性能好,同时3万立方米的LNG可以加注两艘船舶,之前全球最大的LNG运输加注船是2万立方米。” 王伟说。
据海油发展采油公司总经理吕长龙介绍,改造完成后,“海洋石油301”可以满足达飞、地中海、壳牌等多种双燃料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矿砂船、原油船、汽车滚装船的加注需求。
事实上,与传统加注方式相比,船对船加注可以实现货物装卸与燃料加注的同步作业,缩短了船舶靠港时间,大大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海油正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积极建设国际液化天然气加注中心,“海洋石油301”船交付后,下一步将尽快完成国际航行船舶的首船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
LNG助力低碳转型“海洋石油301”的另一特点是绿色低碳,2015年建成之初,这艘船就申请了绿色船舶附加标志Green ship I,其燃料为LNG货物的自然蒸发气体,大大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及颗粒物的排放,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型船舶。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要求,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范围内船舶使用燃油的硫含量不应超过0.5%m/m,而满足“限硫令”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LNG作为动力燃料。相比柴油,LN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降低20%,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排放降低100%。
根据DNV的研究数据,2021年,全球远洋LNG动力船数量达到251艘,而一年前仅为189 艘。据克拉克森公司称,今年年中,大型LNG船的订单就达到了22年来的顶峰,全球订单量达到了255艘,运力增加了40艘。在“双碳”发展目标下,LNG作为洁净的一次能源,其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球的货运量80%依靠海运实现,全球船舶总数大概十万艘,烧的是传统的燃油或柴油。在‘双碳’目标下,航运业也在逐渐实现低碳转型,2018—2023年,新造船舶能效要提升,降低船舶排放强度;2023—2030年,寻求低碳燃料,调整经营方式,2030—2050年,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王伟介绍。
从经济性、减碳贡献、可获得性等方面来看,LNG是现阶段最合适的一种船舶动力燃料,可以实现从多碳到低碳。王伟认为,天然气的全球产量比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好,是一种过渡产品,当氢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逐渐扩大应用,未来会有新的能源使用探索。
不仅是航运业,从更广的天然气能源运输看,LNG的使用背后有更多的产业布局。LNG的产业链可简要概括为:勘探开采和预处理、液化、运输、接收储存和再气化以及运往终端市场。这条产业链中比较关键环节的就是液化厂、运输船和接收站。
LNG运输船主要用于液化天然气运输,被称为“浮动的天然气管道”,相较于管道天然气运输方式,LNG有自己的便利特点,适用于沿海城市。据业内专家介绍,LNG运输船上的LNG是零下低温液态,一立方米液态天然气相当于625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近年来,LNG运输船在数量、舱容和维护系统技术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据能源行业咨询机构Marine Traffic监控,截至2022年4月,全球共有641艘在运行LNG运输船。其中,著名天然气公司NOVATEK的三艘10万吨级的破冰船,直接穿越了北极海冰,可见LNG运输船在能源运输能力方面的提升。
2020年,中国进口天然气首次超过1亿吨,6000多吨由LNG运输,LNG进口量已达管道天然气的2倍,而且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可以说,LNG已经成为天然气供应的主要来源、沿海地区主力气源和重要调峰气源,在我国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政策推动LNG接收站的布局与发展,沿海省市也在加速布局。截至2020年末,我国已投运LNG接收站数量为22座。其中,华南地区的LNG接收站数量最多,有6座分布在广东省沿海地区,使广东成为全国LNG接收站数量最多的省市。
而LNG水上加注是LNG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LNG加注船是推广使用LNG作为船舶燃料的重要基础设施。“海洋石油301”改造项目拉开了我国沿海液化天然气水上加注业务的序幕,对打造液化天然气国际船舶加注中心、推进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广东也在抢抓LNG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布局LNG产业配套设施。广东今年初提出,发展新能源交通运输和内河清洁航运,推进煤改气、油改气,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要形成350艘LNG船舶应用规模,建成6座内河LNG加注站。
2021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广东省运输船舶LNG加注站建设实施方案》,计划至2022年,建成以干线航道为重点的船舶LNG加注站共8座(包括沿海加注站2座),以满足LNG动力船舶的加注需求。
“锚定LNG产业是一个大的定位,从国际航运市场看,航运业低碳化转型迫在眉睫,也是一个过程,最终会过渡到零碳,LNG作为主要燃料会持续很长时间,全球的LNG产业配套也在建设,截至今年6月,全球LNG加注船有35艘,未来还将持续增加。”王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