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新能源IPO放大镜⑦丨蜂巢能源科创板IPO获受理,上半年亏9亿2022-11-19 21:47:34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

在新能源车企的培育下,动力电池企业中或又将诞生一个百亿IPO。

11月18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能源”)科创板IPO已获受理,公司拟募资150亿元。


(资料图片)

脱胎于长城汽车,早在2016年便开始在长城汽车内部孵化。到2018年,新能源车大潮初兴,蜂巢能源分拆并独立运营。

从籍籍无名到锂电新秀,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前十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占市场份额92.20%。2021年,蜂巢能源跻身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市占率从2020年的0.4%提升至1%,装机量从0.6GWh跃升到3.1GWh,同比增长416.67%。

关联方交易大幅“输血”

而在蜂巢能源递交招股书前不久,10月6日,同样坐落于江苏常州的另一家动力电池企业中创新航,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港股首家动力电池企业,上市首日市值超670亿港元。

彼时,受益于规模扩张急需电池的广汽集团为其及时“输血”,使得中创新航成功脱困。

而蜂巢能源则生于斯长于斯,前身为长城汽车内部事业部。

2018年10月,长城汽车宣布拟将蜂巢能源100%股权转让给保定瑞茂,后者为长城控股的全资子公司。12月28日,长城又宣布将相关专利及非专利技术资产转让给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

将动力电池板块从长城汽车剥离成为独立公司,也被视为是长城企业掌门人魏建军的资本版图中的重要一环。

长城汽车曾回应称,蜂巢能源今后将作为独立的供应商,参与长城及其他车企的电池供应,同时也可获取更多社会资本入股,成长为独立电池品牌,是完善在新能源核心部件布局的一个步骤。

而独立之后,赶上新能源汽车大潮来袭,动力电池成为了投资的风口。仅是2021年,蜂巢能源便狂揽三轮融资,合计超200亿元。

2021年2月下旬,蜂巢能源宣布获得35亿元A轮融资;5个月后,蜂巢能源的B轮融资落地,融资总额高达102.8亿元;12月,蜂巢能源B+轮融资60亿元。

从招股书的股权结构上看,保定瑞茂仍是为蜂巢能源控股股东,而魏建军则通过保定瑞茂、长城控股合计控制蜂巢能源40.26%股权,合计控制公司76.81%表决权,系蜂巢能源实际控制人。

不过,尽管目标是独立电池品牌,但2019年到2021年间,蜂巢能源对关联方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仍然依赖长城企业的“输血”。仅自今年上半年有所扭转。

从财务数据来看,蜂巢能源向长城汽车销售动力电池相关产品,使得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发行人向关联方出售商品、提供劳务的金额分别为9.24亿元、16.69亿元、37.01亿元及19.9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40%、96.09%、82.73%及53.39%。

对此,公司表示,“公司积极并持续开拓非关联方客户,并已与市场多家主流整车厂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不过,关联销售占比较高与客户集中程度较高也存风险。“如果未能够及时拓展非关联方客户,一旦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因宏观经济或市场竞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相关配套车型销量出现下降,或主要客户在同类产品供应商选择中减少了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都将导致公司相关产品销量下降,对公司的经营和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该公司表示。

激进扩张尚未盈利

当前,蜂巢能源主要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池包及储能产品。

主营业务收入中,电池包业务在报告期的比例分别为99.86%、98.74%、87.11%和60.08%。与此同时,模组和电芯的比例在迅速拉高。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顶级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供应商。”该公司表示。

而本次募资的150亿元将分别将用于常州、湖州、遂宁三个蜂巢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等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上述项目的总投资额403.74亿元。

与此同时,蜂巢能源的产能扩张之路还在加速。

10月9日,该公司公告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常州新增投资约150亿元,主要用于建设年产约40GWh的新能源电池项目。

事实上,蜂巢能源今年已公布了六项扩产计划,涉及182.6GWh的电池产能,总投资额达到676亿元。除江苏常州外,该公司还计划在四川遂宁和成都、浙江湖州、安徽马鞍山以及江苏南京,布局新的电池生产基地。

不过,激进扩张之下,蜂巢能源的盈利能力堪忧,前三年半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

报告期内,蜂巢能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29亿元、17.36亿元、44.74亿元及37.38亿元;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分别达3.26亿元、7.01亿元、11.54亿元和8.97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5.97亿元,尚未实现盈利。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但难以摆脱增收不增利的泥沼,“主要是由于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较高、产能爬坡以及原材料采购价格增长等因素造成。”该公司解释。

巨亏之下,该公司仍大手笔投入研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75亿元、3.80亿元、7.24亿元及5.72亿元,合计20.51亿元,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较大。“锂离子电池产业系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对研发能力和资本实力等要求较高。”该公司认为。

标签: 长城汽车 营业收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