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杨森肿瘤18岁成年礼:未来三到五年计划三倍速覆盖患者 加速成长助力健康中国|最新2023-02-04 18:44:54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自2005年在肿瘤领域首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产品万珂正式在中国上市以来,截至目前,杨森中国在肿瘤领域已深耕18载,2023年迎来了杨森肿瘤在华发展的“成人礼”。

在不久前,杨森中国也发布了“2023深境计划”,将不断地探索科研的新深度,持续拓展产品管线,为中国肿瘤患者带来突破性产品和独创性疾病诊疗方案,不断解决中国肿瘤患者亟待满足的治疗需求。

近年来,杨森中国肿瘤领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与全球进度接轨速度在加快,早期杨森产品在中国上市与在全球首次审批上市相比,存在比较长的时间差,最长超过十年,而现在则不断接近全球时间表,这也能更好地让更多的中国肿瘤患者获益。杨森中国副总裁、创新产品事业部负责人陈建作为27年的杨森“老兵”,见证了杨森肿瘤的发展。“杨森肿瘤在中国步入‘成年’,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将继续以使命为上,用三倍速助力健康中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森整体肿瘤板块的长期布局和全球的策略非常一致。从2022年杨森财报可以看到,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前列腺癌治疗药物阿帕他胺片对于增长的贡献很大。“此变化实则与杨森肿瘤的长期策略有关系,整个杨森对于研发业务更加聚焦,其中肿瘤领域就是重点领域之一。”

随着与全球越来越接轨,杨森中国肿瘤涉及到的疾病领域以及相关疾病领域覆盖的患者人群越来越多。随着新的适应症、新的产品不断引入,杨森肿瘤未来三到五年计划三倍速覆盖患者人群,这也是杨森很重要的目标。“我们也希望成为行业里领先的特药专业队伍,用三倍速的成长速度来不断扩大影响。”

专注first-in-class

在全球范围内,杨森深耕肿瘤领域30年,凭借快速增长已成功跻身全球前五肿瘤领域公司之列,拥有诸多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的突破性药物,在业内也建立了新的治疗标准,让全球很多患者获益;而杨森肿瘤在中国,其适应症现阶段涉及的患者群体总人数大约四十万左右,多年来已经让很多肿瘤患者获益。

据了解,在全球,杨森肿瘤专注四大优势疾病领域,包括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在内的血液肿瘤;肺癌、肝癌等相关的实体肿瘤靶向治疗;以及前列腺癌和膀胱癌;此外肿瘤免疫治疗也是杨森专注的优势治疗路径,包括CAR-T等全球领先的治疗技术等。

与此同时,杨森肿瘤专注first-in-class的产品,推动更综合的治疗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案让不同的患者获益,并不断向疾病的早期阶段推进,让肿瘤能够成为可控、可治愈的慢性疾病,这也是杨森肿瘤的一个愿景。

杨森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制药公司,这也对研发投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过去的多年中,杨森持续保持行业领先的研发投资强度并非常专注在优势疾病领域,2022年整个强生研发投资146亿美元,研发投资高于其他板块。

与此同时,杨森也致力于推动更综合的治疗方法,因为肿瘤的治疗,在单药基础上,不断有新的组合方案,比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达雷妥尤单抗,基于研究的进展有更多的联合用药组合,包括和未来上市的双抗治疗,目标是不断提升患者获益;同时,杨森肿瘤也希望不断地向疾病的早期阶段推进,以前列腺癌为例,阿比特龙刚上市覆盖的适应症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处于疾病相对晚期,随着阿比特龙适应症拓展及新型药物阿帕他胺上市,适应症覆盖到更早期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和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未来还会不断前移,这些创新的治疗方法往疾病早期的推进很重要。

杨森希望让肿瘤成为一个可预防可治愈的慢性疾病。虽然多发性骨髓瘤现阶段还无法真正治愈,但随着现有疗法的不断更新,双抗、CAR-T等治疗方案的不断引入,我们有机会实现部分患者的功能性治愈。而杨森在布局产品线时,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目标。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创新产品,从硼替佐米到达雷妥尤单抗、再到后续的双抗和CAR-T等,产品的迭代为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带领患者向功能性治愈迈进。

支持规范 证据支撑 服务更多患者

规范诊疗对于肿瘤的治疗也非常重要,同样的药物不同的方法效果差异可能会很大。随着新药物的纳入,新证据的产生,杨森也在积极支持相关指南更新和诊疗路径优化,将规范延伸到更多的机构和中心,也积极参与卫健委合作,通过能力建设项目推动规范诊疗真正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化治疗的前提是规范的建立及不断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长期临床使用及证据生成是基石,需要不断的数据支撑来支持标准化和优化。其中,伊布替尼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其上市后的十年里,基于全球广泛的临床使用,已经产生了非常多的高质量证据,以全球顶级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为例,已发表伊布替尼相关研究数据三十余篇,居同类产品之首。

“从临床治疗看,肿瘤治疗是非常讲究循证的,需要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持每个适应症的可靠性。第一个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在证据生成、和推动临床治疗优化上起了典范的作用。现在还没有BTK抑制剂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产出,所以伊布替尼同时具有开创性、数据完善性、全球临床使用验证的充实性等多个特点。”也正是因为伊布替尼是first-in-class,较之其他跟随的产品有更多的数据积累,目前有10年的随访数据,全球超过二十多万患者的使用。

“有药用” “用对药” “用得起”

据了解,在上述策略背景下,杨森始终致力创新研发、引进和生产高质量的药品,拓展产品管线布局,加速新产品/新适应症在华落地。未来,杨森中国在多发性骨髓瘤、肺癌、膀胱癌等领域将陆续有新产品落地,为改善更多肿瘤患者的生命健康不懈努力。

与很多制药企业的愿景一样,杨森也希望有需求的患者能够有药用,药品能够用得对用得好,患者能够负担得起。事实上,创新制药企业的职责和医疗工作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如一款创新药被患者使用到,几个环节比较重要,首先要有药用,其次是否能够用好,而这需要巨大的精力,让每个有需要的医生用好用对,另一个问题则是涉及到患者是否能够用得起,这些对患者的治疗预后会带来影响。

据了解,近年来杨森也在积极地引入多款创新药物,包括全球首个CD38单克隆抗体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国内首个获批用于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新一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阿帕他胺片、全球首个BTK抑制剂伊布替尼胶囊等。

较之以往,中国与全球创新药上市“时间差”明显缩短,部分与全球同步,甚至有些创新药是中国首发,这实际上也是国家为患者“有药用”做出的积极推进,这背后是中国创新药审评审批改革、加入ICH、临床研究质量提升等,使得中国创新药快速发展,也让中国与全球更快地接轨。

与此同时,杨森也在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如与传奇生物合作的CAR-T治疗方法开发,在诊断方面,与艾德生物以及至本医疗等进行合作,为患者提供创新药的同时,也有更好的疾病解决方案选择。

此外,如何让整体的医疗系统相关人员更清晰地理解指南和诊疗路径,能够基于很多的数据证据更新指南等也至关重要。

“这个过程中,一些大的医疗中心先形成经验,再到更基层的医生。此外,因为患者流也在变化,当产品纳入医保以后,需要思考如何最快地让所有的患者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治疗获益。”

以多发性骨髓瘤的二线治疗为例,若使用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患者的PFS(无进展生存期)有机会超过五十个月,较之既往传统方案显著延长,但并不是每个有需要的患者都有机会使用到,这需要更广泛的传播,通过医学教育、学术会议等,将治疗方案广泛带入基层;与此同时,随着数据不断更新,在指南指导下的诊疗路径标准化建设也是比较重要的工作。

而相较于“有药用” “用好用对药” ,“用得起”对于患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在一些情况下,有治疗效果非常好、也能改变绝大部分患者预后的药物,若只有小部分人支付得起,则不能帮助更多有亟需医疗需求的患者,所以推进药物进医保是很重要的一条路。强生非常关注患者的药物可及性工作,这是本着患者为本的目的。”

实际上,医保谈判机制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在国家药监局加速审评的基础上,国家医保局也不断地加速了医保谈判的频率,患者也因此会有更好的获益。整体而言,该项工作对于增加患者可及性帮助非常大,明显看到创新肿瘤用药在自费阶段到医保以后,患者的覆盖速度是很快的。

目前,杨森肿瘤在中国上市的药物均已纳入医保,同时创新药物也在不断地研发与引进中。不过,在陈建看来,虽然杨森肿瘤步入成年,但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培养更多的人才,实现三倍速的成长,让肿瘤治愈可期。”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前列腺癌 中国肿瘤

上一篇:北向资金本周加仓逾341亿,大幅增持电池股,这只个股最受青睐 最后一页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