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办个贷款,为什么要同意这么多协议?""只是点了下协议,怎么就授权了1000多家公司查询信息?"有过贷款经历的消费者,对相关协议的勾选环节一定不陌生,从注册到授信,再到支付,短则几百字、多则上万字的协议,消费者大都草草略过,事后才发现,很多坑其实就藏于其中。
3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也提到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授权协议捆绑1292家公司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一互联网平台点击了一个贷款广告,经过层层导流和注册环节后,就发现了一份"内有玄机"的协议。
该协议出自一个名为"爱分期"的平台,其号称有4万元预估授信额度,参考年化利率36%。从操作流程来看,领取该额度需要点击同意爱分期注册协议和用户隐私协议。
根据相关协议,爱分期平台是一个移动金融智选平台,也就是业内俗称的助贷平台,其本身不从事放贷业务,展示的贷款产品将由合作的第三方机构或信贷经理提供。该平台由徐州维梦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实体运营,并称相应服务主要是根据用户贷款申请情况,将用户个人信息与数据进行审核,通过审核之后再将信息提交至资金放款机构完成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