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全球简讯: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人彭志强:科创板和注册制确立中国创投行业“两少一多”“两头在内”趋势2022-07-23 05:45:27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作为硬科技企业聚集地和注册制改革试验田的科创板,开市3周年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注入了强大资本动能。

统计显示,从科创板开市时的首批25家企业,到现如今4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上市前基本离不开私募股权(PE)及创业投资机构(VC)的资金等支持。

其中,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中,有23家得到了私募基金的投资,私募基金在投产品共231只,为23家科创企业提供资本金约128亿元。


(资料图)

截至2021年底,85.9%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和64.1%的创业板上市企业获得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的支持,累计投资本金达到1642亿元。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管理130亿元+新经济股权投资基金、培训赋能企业家学员10000人+的盛景网联董事长、盛景研究院院长、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人彭志强。

全面注册制要强化退市

《21世纪》:科创板开市满3周年,你对这3年的发展有何评价?

彭志强:盛景嘉成母基金和直投基金收获了33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科创板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2022年6月底,美股的“巴菲特指标”(资本市场市值与GDP的比值),约为155%,同期A股“巴菲特指标”约为72.7%。考虑中国GDP未来10年的持续增长,即使资本市场对GDP比值仅按100%计算,A股资本市场仍有约100万亿左右的增量空间,达到约180万亿整体市值规模。

伴随着以科创板为代表的注册制全面推开,新经济企业将成为中国新增100万亿市值的主要贡献者和获益者。

2021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平均约为13%,超过创业板的9.38%、主板的4.1%。如今,科创板已汇聚了一支超过14万人的研发团队,平均每家公司超过330人,占整体员工比例超过30%,“研发驱动型企业”实践探索初步成型。

2022年上半年,科创板筹资额首次超过主板,大量资金进入了亟需支持的硬核科技实体经济领域,令人振奋。

《21世纪》:对科创板制度运行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彭志强:按照目前科创板相对狭义的硬科技定位,全球前十大科技公司登陆科创板都有难度,科创板可能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扩大上市包容性了。

例如如何支持软件和SaaS类公司上市,科创板应积极加大力度。

《21世纪》:对下一步全面注册制改革有何建议?

彭志强:我个人认为,全面注册制改革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既要向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先进资本市场学习,又要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和特色。

第一,全面注册制要坚决强化退市,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全面注册制的最大挑战是要纾解当前的IPO堰塞湖,减少千家企业IPO排队现象。

多伦多大学克雷格·多伊奇教授研究数据显示,从1975年至2012年的38年间,美国三大股市IPO总计为15922家,退市总计为17303家(含并购及主动退市),退市公司数量大于IPO公司数。

最近10年来,美国股市新上市企业和退市企业数量基本平衡,不存在上市排队堰塞湖现象。除强监管强制退市外,美股每年有许多衰退期企业也因估值低迷而选择主动退市。

因此,中国A股亦应逐步形成:全面注册制、企业上市与退市通道同样顺畅、上市与退市企业大致平衡的正向循环。

第二,要强化企业对IPO圈钱的制约。

美股注册制有如下特征:其一,集体诉讼机制普遍,让上市公司造假成本高昂;其二,有“浑水”“香椽”等大型做空机构,以市场化的方式提供额外监督力量;其三,违法违规的惩罚措施十分有力严格,一旦发生丑闻,不仅公司要被巨额追索,相关中介机构也面临严厉惩罚。

对此,A股全面注册制亦可参考,可有效劝退抱有不良动机企业的IPO圈钱冲动,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合理利益,让全面注册制可顺畅推行。

中国本土是科技投资主战场

《21世纪》:科创板和注册制给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机构带来哪些影响?

彭志强:科创板和注册制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创投行业“两少一多”“两头在内”的两个大趋势。

所谓“两少一多”,是指基金管理人将变少,从业者将减少,行业平均水平将提升。

中国本土创投行业经过20年飞奔,中基协登记在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约有1.5万家,机构平均管理资产约7.3亿元人民币。对比美国同行,股权投资机构约1300家,机构平均管理资产折合人民币约160亿元,是中国的22倍。

科创板和注册制将令套利机会型投资模式失效,让投资行业洗牌加剧。

所谓“两头在内”模式,对照原“两头在外”模式,指此前中国创投行业主流机构多募集美元、并在美股实现退出。

而在今天,“两头在外”模式因种种原因失效,科创板和注册制的大步前进,让“两头在内”模式即创投管理人募集人民币,并在A股实现上市退出更为确定。

科创板和注册制,让科技投资、非盈利项目的投资不再是美元基金的专利,中国本土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科技投资的主战场,中国的股权投资行业“两头在内”的资金结构正在成为主流。

《21世纪》:盛景正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业平台型商业模式,请分享具体做法和成功案例。

彭志强:盛景致力于构建以“投融资产业路由器”为特色的“新经济赋能服务平台”,管理130亿股权投资母基金和直投基金,投资组合已涌现200+家上市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科技服务业的引领者”。

盛景赋能服务平台,所赋能企业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

盛景致力于打造“新经济投融资产业路由器”,通过母基金与一线顶级GP的深度协作,2015年盛景与君联资本合投康龙化成(300759.SZ),当前市值超过1000亿,成为CXO领域中国前二、世界前三的企业。

通过产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优势领域的领投和持续赋能,2016年盛景领投国联股份(603613.SH)首轮融资,此后深度赋能国联探索b2f反向供应链拼单集采模式,当前市值已达450亿人民币,成为A股产业互联网第一股。

《21世纪》:你理解或者推崇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主要有哪些指标或者表现?

彭志强:在科创板,我们认为具备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市场够大、技术够强。

优秀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应该做到:业绩够好,善于沟通。

建议允许实控人IPO时少量减持

《21世纪》:科创板迎来3年解禁期,是否对市场构成冲击?另一方面,解禁减持后,带来更多筹码进入流通,将为机构投资者入场提供更好的市场交易条件,你对此怎么看?

彭志强:持大比例股票的实控人解禁出售股票,会给公司市值造成一定压力,清仓式减持甚至会给外部投资人带来巨大损失。

大家看到越来越多的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实控人主动延长锁定期,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建议将实控人股票出售前置(小股权比例)和后置(大股权比例)同步并举,以进一步减少实控人股份解禁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

科创板在IPO时应允许老股东(创始人、投资期在5年以上的小股东)自愿转让小比例股份。

同时,IPO时实控人可以主动申请延长限售期至3年以上或更长时间,监管机构则可按照实控人主动申请限售期的长短,调整审核优先顺序,这将有利于促进市场长期平稳运转。

《21世纪》:机构尤其是公募基金近3年来对科创板的配置比例稳步提升,据统计,截至3月末,出现在基金重仓股名单的科创板股票共有265只,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彭志强:以创投基金为代表的小非有强制性存续期设定,客观上有退出的刚性需求。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二级市场投资机构重仓科创板,有利于稳定公司股价,有利于创投业回收资金并重新投向一级市场新一批科技企业,形成积极的正向循环。

同时,科创板400多家上市企业中,进入公募基金重仓股名单的只有265家,余下公司恐怕面临少人问津、缺乏流动性的挑战。

一方面,企业需“自强则万强”,用更有前景的市场空间、更领先的核心技术、更亮眼的业绩成长、更专业高频的互动方式与二级市场沟通。

另一方面,也期待更多二级市场投资机构、分析师深入研究硬科技领域,挖掘更多被低估的优质科创板公司,科创板公司的科技属性使得其投资本质一定是“研究驱动型投资”。

同时,即使在这265家公募基金重仓的科创板公司中,公募基金持股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在治理结构、资本市场品牌建立等层面则依然任重而道远。(编辑:朱益民)

标签: 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 为代表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