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汽车企业如何应对新全球化挑战?_天天热消息2023-02-15 05:58:26 | 来源:FastBull | 查看: | 评论: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受上游供应短缺、国际局势变化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汽车行业发展遭遇了产能瓶颈。与此同时,从燃油到电动化的能源动力转型,以及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智能化升级,让IT和互联网企业与汽车行业有了更深的交集,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全球格局的剧变。面对变革时期的种种不确定性,即使传统强势车企也遭遇了难以为继的市场挑战。从各大汽车企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大部分表现不佳。欧洲车企领头羊大众集团销量同比下降7%至830万辆,跌至11年来最低水平。日产、通用等车企也出现了一定下滑。在全球年产销500万台以上的6家汽车企业中,仅有丰田汽车、现代集团表现相对稳定。其中丰田汽车2022年全球销量(包括大发和日野)约为1048万台,基本与2021年持平,现代集团实现微增长,以接近700万台的销量排名全球第三位。对于凭借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化、逐渐成为全球化产业风口的中国汽车行业而言,全球前三大车企近年来的市场表现非常值得讨论,通过分析其全球化战略纵深的得失损益,不仅可以成为中国车企新时期全球化发展的参考,对推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也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恰恰也是汽车领域的投资者们当下迫切需要辨析的话题:面对产业变革的诸多不确定性赛道,如何押中成功机率最大的一条。

深耕产业链:“全球化+高品质”相辅相成

随着信息传播加快和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强,全球化已经成为国内外深入探讨的热点话题,主流行业的领军企业基本都具有极强的全球化布局能力。尤其是汽车行业,由于供应链较长,产业结构复杂、不同地区用户差异度明显等原因,全球化已经成为车企达成年产销500万台、乃至1000万台的必要前提。应该说,无论全球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还是近年来中国车企借力电动化东风,争相开始“走出去”、“汽车出海”的现象,都属于全球化战略的表象部分。而丰田、现代和大众集团在2022年的市场情况,则更进一步反映出企业全球化战略在纵向、深度、宽度和广度的细分功力。从大众集团和丰田汽车的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大众集团凭借MEB平台和保时捷品牌的热销,在纯电动车和超豪华领域均有所表现,但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当电动车在中国的拓展能力落后于竞争对手时,全球其他地区缺乏销量新增长点作为有力补充,所以全球销量同比下滑。排名第三的现代集团同样遭遇了类似情况,尽管在北美市场增幅明显,但中国表现萎靡,所以年销售未能突破700万台大关。而丰田汽车虽然受到供应链问题影响,雷克萨斯和一汽丰田在中国市场产能供应严重不足,却凭借全球市场多点开花稳定保持了年产销1000万台以上的输出,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继续通过规模效应保证了上下游议价能力,进而维持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平衡。需要强调的是,战略纵横布局的理念在大型企业培训中可谓众人皆知,而真正达成则依靠不为人知的深耕积累。以丰田汽车为例,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是质量稳定、高保值率和利润高,但很少有人调研这家企业是怎样做到以上特质的。也就难以理解为什么同为年销售千万台级别的车企,丰田利润会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从时间轴来看,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丰田就不断强化国际分工协作,通过转移成熟技术等与本地公司展开合作,利用当地资源有效降低成本。目前除了日本本土的5个研发机构外,还在海外设有8个研发中心。伴随全球化研发同步扩展的是全球化生产体系,截至目前,丰田在全球超2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超过50个生产基地。正是得益于“全球化研发+生产”机制的不断强化,让其能与当地的设计团队紧密合作,以最快速度设计生产符合当地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汽车。平心而论,这种涵盖广度和深度的全产业链全球化纵深战略布局,并非一朝一夕的短期效应,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和底蕴积淀。不过在疫情时代,无论是丰田,还是如苹果、微软等全球化领军企业,都已经用华丽的市场业绩表明,当全球化布局效应开始展现威力后,对企业利润回报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同样不可限量。

厚积薄发:“电动化+智能化”有序加速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由增量时代转入存量时代,汽车行业的变革已经从局部延伸到整体。在此期间仅仅依靠单品战术上的成功,很难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汽车企业比以往更需要稳健的发展节奏和明确的发展战略,速度和效率并行抢占市场先机。但前几年作为新生力量的智能电动车似乎打破了这一局势,特斯拉凭借先推出高端产品提升品牌,然后逐步降低新产品市场定位吸引新用户,比亚迪则依靠电池技术的先发优势发展迅猛,造车新势力们也用五花八门的车载智能应用收获了资本青睐。不过对于更多的用户群体而言,一款能平衡购买价格、使用成本和保值率,实现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的车型才是最实用的选项。如今,随着智能电动车逐渐普及,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保值率低、电池寿命等问题逐渐凸显,汽车企业再次面临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如何提供多样化选择,保持用户对品牌的持续黏性。简而言之,和传统燃油、油电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车、氢能源谁能成为10年后的市场胜者相比,不同用户更关注哪款车型在当下更符合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这也决定了汽车企业想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需要在各细分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市场布局。而且放眼全球市场,不同地区用户消费习惯存在极大的差异化,如何平衡动力选择,按时、有序地分配、导入产品,也将极大考验企业细分市场的战术辨析能力。即使在中国市场,限购城市和非限购城市,寒冷地区、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以及地区的网络流畅程度,都将对用户选购车型产生较大影响。真实案例是,一款具备高清地图功能的纯电动车,在南部沿海、开放高清地图的城市很大机会能赢得用户追捧,到了网络较慢的寒冷地区反而会沦为无人问津的“鸡肋产品”。事实上,不仅是汽车行业,即使在以迭代著称的科技公司,一旦形成规模后,不押宝单一热点、保持战略定力有序发展也是必然选择。需要强调的是,保持战略定力不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在稳健的基础上积极前行。以大众集团和丰田汽车为例,近年来两家企业在电动化表现得都非常积极,大众集团全力推进MEB平台车型,并大规模扩充车联网研发人员数量。丰田汽车不仅加快了混合动力的技术更新节奏,并密集规划了多款bZ纯电车型和氢能源车型,同时和中国供应商全力推进数智化提升速度。两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按照丰田汽车之前公开的战略规划,其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在电动化进程有非常激进的规划,大众集团则将盈利能力极强的保时捷进行了独立上市。这暗示了看似保守的传统车企,实际上都在默默地积蓄力量筹划大招,正如他们在过去百年中每次面临关口挑战时所做的那样——不动则已,动如雷霆。无论汽车用户还是相关投资者,2023年都可能具有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中国和美国智能电动车的快速发展,正在带动欧洲乃至全球的新能源车产业链重塑,更多用户将能感受到智能电动车带来的乐趣,同时,消费端的加速必然倒逼产业进一步加快升级的步伐,进而出现更多的投资机遇。

标签: 丰田汽车 中国市场 现代集团

上一篇:精彩看点: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有望反弹,ESG债券繁荣时代尚未终结 最后一页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