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南财快评:中美利差倒挂不构成限制,降准显示政策以我为主2022-04-15 20:52:34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4月15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表示,美联储最近加息,中美之间的利差在收窄,个别时段还出现倒挂,应该说对中国资产的吸引力还是有一些压力的。叶燕斐表示,我国的金融体系非常健全,能够抗击外部的冲击。同时,4月15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4月25日再次降准,体现了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叶燕斐给出了看好中国金融体系的四个原因。第一,辩证看待美联储加息,高通胀不利于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在实际利率方面,中国资产仍具有更大吸引力。第二,中国经济具备更大的经济潜力。第三,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指数显著低于名义利率汇率水平。第四,中国主权债务占GDP比重低,主权信用非常稳定。

叶燕斐的公开表态主要回应了近期中美国债利差倒挂以来,市场对于未来政策变化和市场走势的担忧。自2021年年末中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取向分化以来,市场便对中美利差收窄甚至倒挂产生了关注和担心。在中国稳增长,美国控通胀的主线下,中国逐步放松货币政策,先后于去年十二月和今年一月实施降准和降息操作,并计划于近期适时再次降准;美国则逐步明确Taper、加息和缩表节奏,并在持续发酵的通胀压力加快政策紧缩节奏。

相反的货币政策下,中国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4月11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平在2.75%,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76%,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倒挂。利差收窄和倒挂之下,境外机构大幅减持了中国债券。根据中债登和上清所公布的托管数据,境外机构3月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较2月减少了1125亿元,为2月以来第二个月负增长。

境外机构的抛售行为带来了一定的市场恐慌,叠加2月金融数据结构不及预期等因素,境内市场预期受到一定影响,股债汇市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此后,国常会、金融委和各部委均做出政策表态,稳定市场预期。

从中美经济走势、通胀水平和政策取向来看,中美利差倒挂对中国虽有压力,但不关键。一是中国通胀水平远低于美国,实际利率远高于后者。二是虽然资本项下存在流出,但经常项目顺差仍大,足以对冲,人民币汇率压力不大。三是2、3月份境外机构减持中国资产并不完全源于利差问题,而受俄乌冲突带来的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和流动性收紧,冲突常态化后市场预期逐步稳定,减持操作明显减弱。四是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即使汇率小幅贬值,政策操作仍以稳定经济增长为主。

正如叶燕斐所述,经济稳定增长才是吸引资金和留住资金的关键,政策放松促进经济回升,才能真正稳定资本流动。从本周国常会和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传达出的政策信号来看,稳增长政策将继续发力,支持消费和出口发展,稳定经济增长。

市场非常关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以我国经济需求为主,于4月15日晚间公告,将于4月25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城商行和农商行,额外降准0.25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完全兑现了市场的降准预期。同时,存款利率机制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浮动上限10个BPs,并将降低存款利率纳入MPA考核。在有效的政策组合下,市场对中美利差限制货币政策放松的担忧减弱,预期逐步企稳,将有助于经济回暖上升。

最后,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体系十分稳健,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值得关注的是叶燕斐在讲话中,罕见地使用了三个非常来表明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我国系统性银行机构经营非常稳健、资本非常充足、拨备非常充分、流动性很充裕”。而部分中小银行存在的问题,也已通过专项资本债解决。这一表态旨在打消各方对于外部限制和内部压力下,政策宽松可能带来金融风险积累的疑虑。相信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政策组合调整下,能够有效应对经济内外部冲击,并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

标签: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金融机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