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一文读懂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 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2022-04-20 14:53:01 | 来源:业谈债市   业谈债市 | 查看: | 评论:0

我们在2021年10月26日的报告《一文读懂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详细介绍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指标意义以及分析方法。本文进一步拓展到商业银行领域,详细介绍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指标意义以及和其它货币金融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

我国其他存款性公司包括两大类,分别是存款性货币公司和其他存款货币公司,其中存款性货币公司主要包括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城市(农村)信用社、外资行和农发行。其他存款货币公司主要包括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以及中资和在我国外资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这囊括了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部分,也基本上囊括了与央行存在直接交易的金融机构。在公布时间上,央行一般会在次月的中下旬公布上月的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另外,央行还会按季度公布中资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公司、农信社、外资银行等资产负债表。

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是观察货币创造过程,以及实体经济货币供给总量的窗口。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创造的过程是央行先向金融机构投放基础货币,然后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通过多种方式投放货币,这个过程中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信用交易,实体经济主体通过贷款、债券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然后在通过各类存款将资金回流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将获得部分资金以存款准备金的形式存回央行。而这一系列操作都将在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留下印记。因而观察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不仅能够看到实体经济货币供给总量,同时还能够看到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进行货币投放的结构,以及实体各部门之间资金回流的结构等。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是清晰观察货币流通创造的窗口。

从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结构来看,以对实体经济债权为主,今年金融杠杆有所压缩。到2021年末,对企业债权占比38.9%,是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最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对居民部门债权,占比20.5%,而对政府债权占比为12.0%。过去十多年,随着实体部门的持续加杠杆,对实体部门债权占比逐步攀升。而对同业的债权占比则随着金融创新和监管节奏变化而变化,随着金融业务发展,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和金融公司债权占总资产比例从2006年的12.1%提升至16年的25.2%,而后到随着监管的强化,对同业的债权占比下降,到2021年末已经下降至16.3%。另外,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储备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也持续下降,从2011年的15.2%下降至2021年末的6.5%。

从其它存款性公司负债结构来看,以对实体经济负债为主,但占比在趋势性回落。其它存款性公司负债中以对非金融企业和居民负债为主,即居民和企业存款是负债的主体。对非金融企业和居民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61.7%。从趋势上来看,这个占比在回落,从2006年的73.7%下降到21年末的61.7%。而债券发行占比在持续攀升,占负债比例从06年的5.9%提升至21年末的10.2%。同时,央行通过增加对商业银行债权来调控基础货币投放。因而对央行负债占比也从13年的0.8%提升至2021年的3.5%。

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概念、主要的科目,以及规模的含义等。(2)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端各个科目具有什么含义?如何解读不同科目变化,如何通过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情况观察货币供给情况变化?(3)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各科目与其它货币金融指标存在哪些勾稽关系,例如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与各个货币指标之间的关系,哪些科目相对应;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与信贷收支表中的存款和贷款又有怎样的勾稽关系?本文将通过分析对这些问题给予解答。以期对以后的分析和金融数据解读提供基础性帮助。

风险提示:央行统计制度调整,测算误差风险。

一、引言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创造的过程是央行先向金融机构投放基础货币,然后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通过多种方式投放货币,这个过程中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信用交易,实体经济主体通过贷款、债券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然后在通过各类存款将资金回流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将获得部分资金以存款准备金的形式存回央行。这事实上形成两个货币市场,一个是央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银行间市场,另一个是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融资市场。第一个市场的变化会在规模上体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我们也在2021年10月26日报告《一文读懂央行资产负债表 》中对此进行了分析;而对于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融资往来,特别是作为绝对主体的存款性金融机构,结果将主要体现在存款性金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而为了与央行区别开来,则主要是需要分析其他存款性金融公司资产负债表。

与央行资产负债表相同,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编制也遵从了IMF《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M2000)以及《货币与金融统计编制指南》(MFSCG2008)。其他存款性公司包括主要从事金融中介业务,和发行包含在该国广义货币概念中负债的所有金融性公司和准公司。在我国其他存款性公司包括两大类,分别是存款性货币公司和其他存款货币公司,其中存款性货币公司主要包括国有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城市(农村)信用社、外资行和农发行。其他存款货币公司主要包括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以及中资和在我国外资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这囊括了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部分,也基本上囊括了与央行存在直接交易的金融机构。

在公布时间上,央行一般会在次月的中下旬公布上月的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另外,央行还会按季度公布中资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公司、农信社、外资银行等资产负债表。其中中资大型银行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大于2万亿的银行,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国开行、交行以及邮储银行,而中型银行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小于2万亿元且大于3000亿元的中资银行,包括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9家股份行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两家政策性银行,其余银行则在中资中小型银行中。通过分类型银行的资产分布,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市场占比情况。

从结构来看,中资大型银行是其它存款性公司的主体,资产规模合计为157万亿,占比47%。而股份行为代表的中资中型银行占比则为23%,中资小型银行占比25%。而财务公司、农信社和外资银行规模分别为7.5万亿、6.0万亿和4.7万亿,分别占比2.2%、1.8%和1.4%。

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能够更为有效的反映实体经济获得的资金支持。因为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大部分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这反应实体经济获得的融资规模。而负债端则主要是对实体经济负债,这反应实体经济存款情况。而广义货币M2等指标也主要是从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端进行衡量的。而从政策效果上来看,央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乘数,来实现全社会货币供给。因而,相较于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变化更能够有效的反映实体所获得资金规模。因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规模与实体经济有更高的相关关系。

从当前的划分情况来看,资产端的主要的一级科目有对非金融机构债券(39%)、对其他居民部门债权(21%)、体现出银行对普通企业以及个人的贷款投放情况。此外占比较高的有对政府债权(12%)、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9%)、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7%)、储备资产(6%)等。负债端主要的一级科目有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负债(62%)、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7%),以上两者大部都纳入了广义货币。此外占比较高的还有其他负债(11%)、债券发行(10%)、对中央银行负债(4%)等。

作为货币流通的“第二池子”,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将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端各个科目具有什么含义?其变动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

(2)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端各个科目具体有何含义,尤其是银行等机构的其他负债究竟是如何入账的?为何其他负债的占比如此之高?

(3)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和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存款公司概览、央行资产负债表有哪些重要的勾稽关系

二、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端详解及变动分析

从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结构来看,以对实体经济债权为主。到2021年末,对企业债权占比38.9%,是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最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对居民部门债权,占比20.5%,而对政府债权占比为12.0%。过去十多年,随着实体部门的持续加杠杆,对实体部门债权占比逐步攀升,例如随着居民部门加杠杆,对居民部门债权占总资产比例从06年5.4%提升至2021年的20.5%,对政府债权占总资产比例从14年的4.1%提升至2021年的12.0%。而对同业的债权占比则随着金融创新和监管强化而上升和下降,随着金融业务发展,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和金融公司债权占总资产比例从2006年的12.1%提升至16年的25.2%,而后到随着监管的强化,对同业的债权占比下降,到2021年末已经下降至16.3%。另外,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储备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也持续下降,从2011年的15.2%下降至21年末的6.5%。

2.1、国外资产:主要是境外贷款,增速与汇率、中外利差相关

截至2022年1月末,国外资产余额7.5万亿。其它存款性公司的国外资产主要包括库存外币现金、存放境外同业、拆放境外同业、境外有价证券投资、境外贷款等。其中境外贷款是主体,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来看,2022年1月境外贷款5700亿美元,按当月汇率转换为人民币后为3.6万亿元,占其它存款性公司国外资产的一半。另外,持有有价证券及投资为2903亿美元,转为人民币为1.85万亿元,占国外资产1/4左右。

对其它存款性公司来说,国外资产往往来自外币存款,特别是实体部门通过贸易或投资等渠道获得的外汇向商业银行结汇后商业银行并未向央行结汇,或者未向商业银行结汇以外币形式形成的外币存款。因而,国外资产和银行结售汇差额存在较高相关度。另外,实体对外币贷款的需求也往往受到汇率预期的影响,在汇率升值时期外币贷款需求往往较低,而汇率贬值时期外币贷款需求较高。另外,监管也会影响外币贷款,进而影响其它存款性公司国外资产变化。近年国外资产波动下降,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也有所下降。

2.2、储备资产:主要由准备金存款和库存现金构成

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储备资产主要由准备金存款和库存现金构成,其中准备金存款包含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银行的一切投资行为(发放贷款、购买各种债券、同业投资)本质上动用的都是自己的超额准备金。因此超储率是衡量银行流动性的关键指标,与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明显反向变动。我们在《一文读懂央行资产负债表》中也介绍过超储率的具体测算方法,除了超储率外,银保监会也会公布超额备付金率,其与超储率唯一区别在于分子考虑了银行的库存现金。超额备付金率理论上比超储率更能衡量银行间流动性水平,但银行库存现金不到6000亿,因此两者之间差别并不大,近年来相差0.3%以内,而且趋势上也高度一致。

2.3、对中央银行债权:这部分主要反映央票变化,随着央票退出历史舞台,这部分也基本归零

2015年以来央行调节流动性手段从负债端向资产端转移,央行票据几乎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对中央银行债权也几乎降为0。对中央银行债权主要由央行票据以及正回购余额构成,其中正回购存量余额为0。由于央行基本不再依靠央行票据进行流动性回笼操作,央行负债端的债券发行从2010年将近5万亿的高点几乎降为0,与此对应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对中央银行债权项目也几乎清零。

2.4、对非金融机构和其他居民部门债权:向实体经济资金投放最主要渠道

对非金融机构债权和对其他居民部门债权构成了资产端的主要部分,主要反应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贷款投放情况,两者合计占总资产的60%。其中对其他居民部门债权占总资产比例为21%,其与存款类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中的住户贷款项目完全对应,截至2022年1月两者均为63.7万亿元。与非金融机构债权相对应的是存款类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中的企(事)业单位贷款,截止2022年1月两者均为130万亿元左右。

从贷款结构来看,由于按揭贷款是银行最为优质的资产之一,因此即使在地产调控背景下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也基本位列各类贷款第一(2021年除外),其在境内贷款中的占比也从2015年初的17%上升至2021年末的27%。而受企业融资习惯、城投流贷监管,以及票据融资大幅增长等因素影响,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增速基本垫底。其在境内贷款中的占比也从2015年初的30%下降至2021年末的18%。

需要注意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对非金融机构债权,和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中的企(事)业单位贷款并不能完全对应,前者要多出10万亿左右。这是因为企(事)业单位贷款仅包含贷款类科目,例如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融资租赁和各项垫款等。而对非金融机构债权除了包含以上项目之外,也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持有的信用债。

2.5、对政府债权:占总资产12%,包含国债和地方债,但全部计入对中央政府债权中

对政府债权主要指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政府债权,包括国债和地方债,占其他存款性公司总资产的12%。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国债还是地方债,都被统一记录在二级科目“对中央政府债权”之中,而没有另外设立科目“对地方政府债权”。可能的解释是2015年之前地方债主要由财政部代发,因此依然保留了在中央政府层面记账的传统。实际上银行等存款性公司是政府债券持有的主力军,截止2022年1月,53.4万亿政府债券中约74%由银行持有,非法人产品、境外机构、保险机构和证券公司分别只占5.1%、4.7%、3%和1.7%。

2.6、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金融去杠杆降低同业规模,目前占比为9%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主要产生于银行间同业业务,包括同业存单、拆放/存放同业、买入返售以及所购买的商业银行债券等。根据中债登和上清所的托管数据,截至2022年1月份,存款类金融机构持有的同业存单规模为4.4万亿,持有的商业银行债券为1.75万亿,持有的政策性银行债券为10.9万亿。根据2020年报数据,样本上市银行存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买入返售、拆出资金规模合计约11.8万亿,考虑到上市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80%左右[1],因此合理推测银行业同业资产规模合计为19.7万亿(11.8/0.6)。以上数字之和为36.8万亿,与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31.4万亿)基本接近,多出来的5万亿可能是因为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并不计算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中。(上市银行会将存放同业和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合并披露,并无单独数据)

同业业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同业业务也加剧了资金嵌套空转,加重了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加大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始于2017年的去杠杆和金融监管压缩了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导致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占总资产比重近年来持续下降,目前占比为9%,与2013年高点相比下降了约9个百分点。

2.7、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非银同业投资也是广义货币创造的重要途径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指的是对券商、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企业的贷款、同业拆借或者债券购买等。银行对非银金融机构的投资也是货币创造的重要渠道,与之对应科目的是负债端的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其大部分都被纳入到了广义货币之中。始于2010年的银证合作、银信合作快速推升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规模,占总资产比例从2010年的2%迅速上升至12%。但是2017年监管对同业链条的监管有效的降低了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

三、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端详解及变动分析

从其它存款性公司负债结构来看,以对实体经济负债为主。其它存款性公司负债中以对非金融企业和居民负债为主,即居民和企业存款是负债的主体。对非金融企业和居民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61.7%。从趋势上来看,这个占比在回落,从2006年的73.7%下降到2021年末的61.7%。而债券发行占比在持续攀升,占负债比例从06年的5.9%提升至2021年末的10.2%。同时,央行通过增加对商业银行债权来调控基础货币投放。因而对央行负债占比也从13年的0.8%提升至2021年的3.5%。同样,负债端也体现出随着监管节奏变化,对同业负债占债务比例先上升后下降,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和金融机构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从06年的7.7%上升至15年14.4%的高点,而后随着监管的强化,占比到2021年下降至10.7%。

3.1、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负债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对实体部门的直接负债

非金融机构及住户负债截止2022年1月为214.7万亿,按其它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部分分类,主要包括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不纳入广义货币额存款和其它负债三部分。其中纳入广义货币存款为主体,截止2022年1月为203.2万亿,而不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为6.1万亿,其它负债为5.4万亿。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主要是单位存款和个人存款,其中单位存款包括单位活期存款和单位定期存款,其中单位存款与个人存款基本上各占一半,单位存款中活期存款略高于定期。

而不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主要包括可转让存款和其它存款,其中可转让存款为指银行发行对持有人偿付具有可转让性质的定期存款凭证。凭证上载有发行的金额及利率,还有偿还日期和方法。如果存单期限超过1年,则可在期中支付利息。而对其它存款,央行并未给予较为明确的解释,我们只能通过其它数据进行推测。因为广义货币是衡量人民币供给总量的,因而只包含人民币存款,而外币存款同样是其它存款性公司的负债。因而,我们推测其它存款中包含部分外币存款。由于境外主体的外币存款一般计入国外负债,因而纳入其它存款的我们认为主要是境内主体的存款。我们加总境内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外币存款,截止22年3月合计为6826亿美元,按当月汇率折算为4.3万亿。考虑到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统计范围大于其他存款性公司,因而22年3月3.6万亿的其它存款与外币存款数据也相对一致。

而对非金融机构和住户负债中其它负债则更难获得准确的解释。从数据关系来看,这部分应该不包含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峰值时期规模大于这部分,定义上结构性存款依然是存款,应该在对住户存款和单位存款中。而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等均计入了对其它金融公司负债中,因而也不在这体现。我们唯一能从结构上确定的是,其它负债高度集中于大行。例如截止2021Q3,对非金融机构和住户其它负债规模为5.7万亿元,其中大型银行规模为5.1万亿元,占比近九成。因而推测这部分可能是某些特殊的账户安排。

从趋势来看,个人存款在存款中占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对个人存款占对其它存款性公司对金融机构和住户负债比例从2006年的50%以上下降到2017年末最低的42%附近,这期间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居民资产的多样化,特别是理财、信托等业务的快速发展。但17年之后,随着监管的强化,居民资产开始回落表内,个人存款占比开始提升,到22年1月份已经重新提升至50%以上。而单位活期存款占比则基本稳定,占比在20%-30%之间运行。单位定期存款占比则同样先升后降。从2006年16%左右的占比提升至2015年接近25%的水平,而后回落到目前的20.1%。

除常规的单位活期定期以及个人存款之外,银行对居民和企业部门负债还包含很多创新业务。例如可转让存款、不纳入广义货币的其它存款以及其它负债等。其中其它负债近年波动最为明显,在14年开始占比由不足0.6%快速提升至近4%水平,而后震荡,但2021年开始从高位回落,目前占比在2.5%左右。

3.2、对中央银行负债:随着基础货币投放新渠道的开拓,对央行负债已达12万亿

其他存款性公司对中央银行负债科目,与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科目对应。主要记录央行各类公开市场操作、创新性货币工具以及其他传统货币工具的投放情况。外汇流入速度放缓之后,央行开始创设新的货币投放工具,通过扩大对商业银行债权,来实现货币投放。央行陆续创设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临时流动性便利(TLF)等,结合扩大此前已有的公开市场操作(OMO)和再贷款再贴现适用范围,央行形成了对整个收益率曲线的调控工具体系。与此对应的是对中央银行负债规模从2014年的1万亿扩张至2021年底的12万亿,由于商业银行的货币扩张职能,基础货币在经过数轮信用派生之后沉淀在银行负债端形成广义货币。

我们在《一文读懂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详细解释过央行对银行债权和银行对央行负债并不完全一致的原因。2019年之前两者的差距可能与央行和银行记录存款准备金的时间点不一样。2019年以后财政性存款和政府存款之差主导了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和对中央银行负债差异的走势。

3.3、债券发行:包含同业存单、政策性银行债以及商业银行普通债

负债端债券发行科目主要包括同业存单、政策性银行债以及商业银行普通债。资产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约31万亿,而负债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仅有11万亿元,主要是对银行来讲如果持有同业存单、金融债等同业资产,可以明确在资产端入账,但如果银行发行了同业存单、金融债等,则很难判断持有者结构,因此无法在负债端中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入账,只能另辟科目“债券发行”进行记录。债券发行主要记录的是同业存单、政策性银行债以及商业银行普通债。截至2022年3月份,三者存量余额为37万亿元,与债券发行科目的36万亿元接近且两者历史同比走势也高度同步。

3.4、对其他存款性/金融性公司负债:体现同业业务,前者不纳入M2,后者纳入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主要包括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以及同业存放,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主要指其他金融公司存放款项,包括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等。银行在披露同业负债时会把同业存放和其他金融公司存放合并披露,无法获取各自数据,因此这边计算规模时我们一并分析。样本上市银行2020年拆入资金规模为2.97万亿元,卖出回购金融资产规模为1.86万亿,同业和其它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为17万亿,合计规模为21.8万亿元,如上文测算样本银行总资产占全国银行业总资产比例为60%,因此我们合理推测全国数据为36.4万亿(21.8/0.6)。2020年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为12万亿,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为21万亿,合计33万亿,于测算数据基本一致。

银行同业负债并不会纳入广义货币,但是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中的绝大部分都被纳入了M2之中。与上文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类似,始于2017年的去杠杆和金融监管压缩了银行同业业务规模,也导致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规模从2017年的高点开始出现压降,截至目前下降了约2万亿。

3.5、国外负债:以人民币计值的对非居民的负债,占总负债仅0.4%

国外负债指的是以人民币计值的对非居民的负债,其规模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回落,目前国外负债规模约为1.3万亿元,占总负债的比例仅为0.4%。其他存款性公司国外负债与存款类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中的境外存款,以及存款类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中的境外存款存在勾稽关系。具体关系为:其他存款性公司国外负债+存款类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境外存款=存款类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境外存款。我们将等式两边同比增速提取后发现增速基本一致。

3.6、实收资本:银行业法人平均实收资本从2017年11亿元上升至2021年18亿元

实收资本体现的是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7-2021年期间银行业法人机构数量只增加了50家,但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实收资本从5.2万亿元上升至8.1万亿元,主要是近年来为了满足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以及扩大资本消耗性业务的发展,银行注资步伐加快,平均每家银行业法人实收资本从2017年的11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8亿元,增加约55%。

3.7、其他负债:包括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所有者权益中除实收资本部分等

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中其他负债规模高达39万亿元,占总负债比例约为11%,且报表也没有给出更细的二级科目解释,因此在分析其构成时存在较多困难,同时其规模过于庞大不宜简单将其作为残差项忽略,我们经过分析合理推测认为其他负债除了银行租赁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之外,还包括商业银行次级债以及银行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除外)。

(1)商业银行次级债很有可能入了“其他负债”项目中。2022年1月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负债科目余额为38.7万亿元,占总负债比例为11%,我们统计了所有上市银行除了同业负债、债券发行以及存款之外的其他负债,发现其占总负债比例仅为3.5%,这部分其他负债主要指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租赁负债等,考虑到上市银行占全国银行总负债规模的80%左右,3.5%这一占比应该是可以代表整体水平的。但这与其他负债11%的占比仍有很大差距。这意味着有其他种类债务被纳入这一科目中,从之前分析来看5万亿左右的二级资本债不太可能入“债券发行”科目,从属性来看二级资本债在报表中也不会进入权益类科目,考虑到二级资本债发行后银行也无法掌握其持有者结构,因此也没有理由进入“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科目中,综上二级资本债有可能进入了“其他负债”中,和银行其他债务一起合计占总负债比例为5%。

(2)由于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与资产完全相等,这意味着所有者权益必定全部进入了负债端,上市银行2020年所有者权益为17.1万亿元,简单推算所有银行所有者权益为28.5万亿元(17.1/0.86),但是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端实收资本仅为8.2万亿,剩余的20.3万亿元可能也被计入了“其他负债”科目,且占总负债比例为6%,和前面算到的5%加起来为11%,恰好可以解释为何报表中其他负债科目占总负债比例如此之高(11%)。

四、其他存款性公司指标与其它货币金融指标之间关系

4.1、与货币指标之间关系

根据央行公布的存款性公司概览,中国央行主要根据流动性对货币进行分层,其中M0即为流通中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其中准货币除包含传统的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之外,也随着现实因素进行相应调整。从具体对应科目来看,单位活期/定期存款,个人存款被纳入到了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负债中,准货币中的其他存款被纳入到了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中。

(1)其他存款性公司与M0的勾稽关系。从具体勾稽关系来看,央行资产负债表负债端的货币发行包含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的库存现金,因此M0=央行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库存现金。从数据来看上述勾稽关系也是成立的,截至2022年3月末,货币发行余额为100738亿元,其他存款性公司库存现金为5596亿元,两者差距为95142亿元,恰好就是存款性公司概览中公布的M0规模。

(2)其他存款性公司与M1的勾稽关系。由于M1=M0+单位活期存款,因此两者之间勾稽关系为M1=央行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库存现金+其他存款性公司单位活期存款,从数据来看等式两边也可以完全对应。

(3)其他存款性公司与M2的勾稽关系。由于M2=M1+准货币,其中准货币包括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个人存款可以在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端找到同名科目且数目完全对应,其他存款则体现为负债端的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其中计入广义货币的存款,两者大致相等但有差距,背后体现的是M2统计口径的变化,后文会进一步详细解释。总体而言勾稽关系为M2≈央行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库存现金+其他存款性公司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中计入广义货币的存款。

4.2、与信贷收支表中存贷款之间关系

对非金融机构及住户负债,以及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中的绝大部分都被纳入了广义货币之中,截至2022年1月末两个科目余额合计为240万亿元,占总负债比例为70%,在非现金结算以及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创造形成广义货币,其大部分都体现在这两个科目中。除了公布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外,央行也公布了其他存款性公司概览,存款类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3张表关于广义货币的科目之间具有勾稽关系。

(1)信贷收支表中的住户存款对应银行报表负债端的个人存款,但口径有所差异

截至2022年1月,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个人存款为1086711亿元,且全部纳入M2,央行披露的存款性公司概览中也公布了准货币的金额和分类,在准货币-个人存款披露的数值也是1086711亿,两者是对的上的。然而存款类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中披露的住户存款规模为1087206亿元,多出了495亿元。意味着有部分住户存款未纳入M2,实际上住户与个人的口径是有差异的,根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住户部门由住户和为其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组成,前者的住户可以理解为个人,后者的非营利机构包括工会、各种学术协会等,其存款并不纳入广义货币。从两者数据上来看,也正是从2016年开始,境内住户存款才常态化高于个人存款。

(2)准货币中其他存款对应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两者走势可以反应M2统计口径变化

央行在存款性公司概览中对货币层次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其中M0=流通中的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央行将M1称为货币),M2=M1+准货币,其中准货币包含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以及其他货币。单位定期存款和个人存款的口径未发生过明显变化,两者在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端也可以找到同名科目且数额完全相等。但与其他货币相对应的科目是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其中计入广义货币的存款。两者的走势反映了M2口径的调整,例如1)2011年央行将非银存款和住房公积金纳入M2,两个科目随之明显上升。2)2018年起央行再次调整M2口径,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自此以后两个科目出现分化,其他存款高于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中计入广义货币的存款,目前两者差距约为4.5万亿,反映的是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中,无法被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端入账的部分,也就是说在新口径下,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负债端并不能完全反映M2。

(3)两张表单位存款各科目间具备勾稽关系

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单位存款主要包括纳入广义货币的单位活期/定期存款,以及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存款类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中的单位存款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财政性存款以及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两张表之间具备勾稽关系,具体而言

纳入广义货币的单位活期/定期存款+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非金融企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财政性存款-政府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其中财政性存款中大部分上交国库放在了央行的负债端,扣除之后才是纳入广义货币的地方国库定存。

我们提取等式两边数据,发现无论是规模还是同比增长都高度一致,证明上述勾稽关系是成立的。

风险提示:

央行统计制度调整:如果央行调整科目,将会使得本文部分解释出现偏差;

测算误差风险:本文相应测算可能存在偏差风险。

具体分析详见2022年4月19日发布的《一文读懂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

杨业伟S0680520050001

yangyewei@gszq.com

赵增辉 S0680120070046

zhaozenghui@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固收组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固收组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标签: 金融机构 资产负债表 公司负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