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医健IPO解码丨二度冲刺港股上市,腾讯加持的圆心科技能否走出亏损困境?2022-04-24 18:50:48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 侯雨汐

疫情下互联网医疗优势凸显,再次受到市场关注。

4月19日,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心科技”)再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高盛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此前,圆心科技于2021年10月15日首次递交,但因未能在6个月内通过聆讯或招股而“失效”。

此次二度冲刺港股意味着,在按照香港联交所要求更新完材料和数据后,圆心科技继续推进IPO事宜。今年3月18日,圆心科技已获得证监会关于其赴港上市的“大路条”。

圆心科技是一家致力于提供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的医疗健康公司,共有三大支柱业务,分别是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妙手医生、圆心惠保等都是该公司旗下业务品牌。

自创立之初圆心科技便得到资本市场关注,红杉资本和腾讯旗下深圳利通是其种子轮的投资方。自2015起先后进行了11轮融资,期间红杉资本、林芝腾讯、启明资本、中信证券、易方达等资方纷纷加码。截至目前,腾讯以持股19.55%的比例,成为圆心科技第二大股东。红杉资本持股15.74%,启明资本持股6.9%。招股书显示,F轮之后,圆心科技估值高达275亿元,但圆心科技目前一度陷入了亏损困境。

本次提交的招股书中,圆心科技更新了2021年度的业绩情况。2019年至2021年,圆心科技的总收入分别为23.52亿元、36.29亿元和59.38亿元,对应的净亏损额度分别为2.01亿元、3.63亿元和7.57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与此同时,圆心科技的毛利润也在持续降低,2019年至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10.6%、9.2%、9%。

2020 年以来,在疫情倒逼与政策利好的双驱动作用下,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迎来暴发式增长。艾媒咨询报告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45.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 544.7亿元,年增长率维持在50%以上的高位。圆心科技瞄准的是医疗服务转移至线上的行业风口,打造“医-药-险”模式,提供线上医疗全盘解决方案能力,目前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诊后管理服务体系。面对互联网医药企业竞争加剧,圆心科技也面临着互联网医疗无法变现这一难题。

不过也有行业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亏损主要是因为过去两年其他业务板块做了很多的投入。“因为现阶段企业还是要跑马圈地圈市场,所以肯定是会有一些投入。需要巩固市场地位,覆盖到更多的三甲医院,覆盖到更多的患者群体。”

差异化布局院外处方药市场

圆心科技“医 — 药 — 险”的服务闭环具体对应的是其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三条业务线。具有医疗需求的患者首先由“医”,即妙手医生进入业务闭环当中,获得线上诊疗与慢性病追踪等服务,获取用药建议;患者进而进入到“药”环节,即依据妙手医生提供的用药建议往圆心药房开药。对于有需要的患者,“险”环节的圆心惠保品牌在支付场景为患者提供帮助。

此外企业定位,最新的招股书中称自己为医疗健康公司,此前版本是一家医疗科技公司。

招股书显示,在这三大业务中,“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板块一家独大,负责“卖药”的圆心药房2021年收入占比为94.6%,贡献了公司极大部分的营收。

招股书中,圆心科技援引了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年的数据称,按收益计圆心药房是中国第一大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疗交付平台。目前,处方药品的主体市场正逐渐由医院向患者端转变,处方外流政策驱动下,院内市场规模流向院外。据浙商证券分析,院外处方药交付市场由2016年的123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8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9%。Frostchina预期2025年该市场规模可达61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6.8%。

为承接处方外流,龙头布局在院外处方药交付市场各有侧重,呈现差异化市场的竞争局面。患者服务的便捷式、性价比高、个性化诊疗需求增长,也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医药流通板块,依靠其多年积累的医药代表与院内资源,如国大药房、上海医药等主要布局DTP(DirectToPatient)与院边店。连锁药店龙头,如老百姓、一心堂等,一般是社区服务性质,以下沉市场为主,也积极布局院边店。此外,大量其他行业的企业,如邻客智慧药房等也通过并购进入该市场,专注处方药交付的院外药店,其中也包括圆心科技。在电商平台,京东健康、1药网等依托数字化系统,企业与政府、医院或社区医院合作,打通医保与服务。

其中,圆心科技的线上平台成与院外药房形成了互补,妙手医生可提供广泛的线上服务,如复诊及续方,绑定公司门诊提供线下医疗服务等。以院外药房为主的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则以新特药(即创新性、高复杂性或高诊疗需求药物)为特色,但新特药销售毛利率较低,尽管收入占比较大,亏损也同样巨大。

如何扭亏为盈?

相比之下,同为互联网医疗公司的京东健康2021年的毛利率为23.5%,叮当健康2019年至2021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6.8%、34.4%和31.6%,微医控股2018年至2020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9.9%、23.3%和27.2%,均远高于圆心科技,较低的毛利率和连续三年的亏损成了外界对圆心科技的关注焦点。

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具备现金流状况扭亏为盈的能力。圆心科技称目前拥有合理现金流量状况,符合公司业务发展计划及令现金流状况扭亏为盈的能力。基于三条主要服务线于往绩记录期的增长势头,预期将能够通过两方面策略改善经营现金流出净额状况:持续快速发展,三条主要服务线的收入将会增加及毛利率将会上升,尤其是供给端赋能服务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同时,将继续监控并严格管理公司的经营开支。

目前,圆心科技的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收入占比在逐年上升,从2019年的1.8%上升至2021年的4.6%,公司或将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板块作为未来重点拓展的方向。

虽然该项业务的毛利率有所下滑,从2019年的72.1%降至2021年的43.1%,但是相对于毛利率较低的其他两块业务而言,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依然存在较大盈利空间。对于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为,主要是由于采购技术服务(包括支持数据分析的软件)及推广成本增加。

圆心科技的这项业务,瞄准的是“险”的环节。作为第三方管理(TPA),其以独立身份参与健康保险运营,对保险公司技术赋能。目前,TPA平台的作用主要为协助保险公司设计产品、建立医疗服务网络、收集及处理理赔流程中的资料以及提升风险管理及风险控制能力。

据浙商证券,保险公司技术赋能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7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1%,

不可忽视的风险

但值得一提的是,药企和保险公司间的根本诉求存在着矛盾。保险公司希望控制理赔、合理风控筛掉高风险客户,而保险公司控制的理赔率却是药企所追求的,通过商业保险来促进高价值创新药品的使用,即理赔,是双方较难化解的矛盾。

圆心科技也在招股书中直言其中的风险,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安排通常并不具有排他性,倘若公司的保险公司合作伙伴对公司的理赔处理服务感到不满或发现公司未能提高彼此的盈利能力或品牌形象,可能终止与公司的关系及决定与竞争对手合作。因此,如何平衡药企和险企的诉求,也是未来同类型业务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和供给端赋能服务板块,圆心科技也存在着强劲的竞争对手。在圆心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方面,竞争者诸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0241.HK)、平安好医生等;在供给端赋能服务方面,有卫宁健康(300253.SZ);在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方面,也有镁信健康、思派健康等。

虽然圆心科技称其“医-药-险”的业务模式较为独特,但是在各个业务板块均有强劲的竞品布局,未形成技术长板,缺少明显的“护城河”。且在研发投入上,2018年-2020年,分别为1230.9万、2265.1万、4629.4万和1.13亿元,在公司营收占比中不及2%,而互联网医疗的三巨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研发投入均是圆心科技的数倍。

当前,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更优质、更便捷、更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依旧是大势所趋。技术赋能全流程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市场正在形成,整合院内及院外市场、社会及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全流程服务组合,也是当下企业需要探索的全新业务模式。

标签: 保险公司 市场规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