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动态焦点:深圳将建设全球物流枢纽城市:2035年大湾区主要城市4小时送达,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8%2022-07-13 22:52:46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吴治聪 深圳报道市域配送90分钟送达,粤港澳大湾区内主要城市4小时送达,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基础设施、地铁等轨道交通设施开展城市配送……在不久的将来,以上情景都将可能在深圳实现。

近日,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的《深圳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策略(2021-2035)及近期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方案》提出“1+3+5”的总框架,围绕建设全球物流枢纽城市的1个总定位,着力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国际物流转运中心和全国物流创新应用中心3个中心,明确了5大领域的各项重点任务。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2021年,深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同期GDP比重为11.83%,同期全国为14.6%。

《方案》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深圳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1%以下。到2035年,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深圳要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8%。

2035年形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目前,深圳的城市物流存在哪些“痛点”需要靠基础设施去解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教授牟彤华认为,一是快递末端配送体系场地、空间缺失、功能单一。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低、运营效率不高。如:目前快递配送站大多在城中村、居民小区和工业园区内。道路拥挤、空间狭小,缺乏机械化、智能化的运作条件。二是城市物流转运中心数量少、空间分布不合理,大多远离城市中心地带。三是目前深圳高速路网,主要集中在与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的互联互通,与珠海、中山等珠江口西岸城市连接的主干道不足。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即:中国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此次深圳的《方案》指出,2035年深圳的城市物流转运中心5公里覆盖率达到90%以上,社区物流配送站1公里覆盖率达到100%。建设30个保障高效分拨配送的城市物流转运中心,深圳市域配送90分钟送达、社区配送15分钟送达,粤港澳大湾区内主要城市4小时送达、其他城市8小时送达,形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在海、空运输方面,至2035年,深圳港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超过30%,铁水联运比例超过10%,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占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货邮吞吐量的比例超过20%。

在冷链物流方面,《方案》提出,2035年深圳冷库库容超过150万吨,综合冷链流通率超过90%。深圳市政协委员苏杰表示,深圳应着力产业用地和资金支持,优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立足深圳实际,扶持本地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并面向国际市场,推动深圳冷链物流行业“走出去”。

在物流设施建设方面,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35年深圳的5G网络、信息平台、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应用比例超过90%。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基本实现新能源化和清洁化,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比例达到100%。

随着前海扩区,珠江口西岸已经成为深圳重要的辐射区域和后方发展区域,加快与珠江口西岸城市的互联互通成为现实需求。《方案》提出,深圳要加强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的组织协同,加大“卡车航班”开行力度,面向珠江通道积极发展干支直达、江海直达等水路运输组织方式,优化疏港通道货运专用车道或专用道路管理措施。

要建设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需要政府和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牟彤华表示,近年来,深圳市政府持续投入建设港口、机场、深港通关口岸、公路干线和铁路等物流枢纽设施。这些投入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民生改善等方面。企业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物流配送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更为看重成本与收益。政府需要在做好末端物流配送体系规划的同时,引导企业分步实施、滚动投入。

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

《深圳市综合交通 " 十四五 " 规划》指出,深圳要推动空港型、商贸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对外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转运中心+社区物流配送站”三级物流枢纽场站体系布局建设,打造联通全球、辐射全国、覆盖湾区的物流通道网络,建成高效集约的全球物流枢纽城市。

在物流枢纽打造方面,《方案》指出,深圳将建成由2海港、1空港、1铁路、3公路枢纽组成的7大门户型物流枢纽。其中,7大门户物流枢纽是指西部海港物流枢纽、东部海港物流枢纽、西部公路物流枢纽、中部公路物流枢纽、东部公路物流枢纽、铁路物流枢纽、空港物流枢纽。

在创新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模式方面,《方案》提出要打造“低空+路面+地下管廊”现代立体城市物流体系,探索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基础设施、地铁等轨道交通设施开展城市配送。

地下物流系统具有快速、绿色、高效等优势,将成为未来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牟彤华介绍道,日本、荷兰、德国、英国等国家,对地下物流体系的研究已经有较长时期。在早期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针对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建设地下物流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和概念设计。

牟彤华进一步指出,地下物流系统规划建设涉及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城市空间规划问题、物流系统的设施设备问题、运营管理问题、现有地下管廊(如地铁等)与物流系统的衔接问题。就深圳而言,建成区开发地下通道的难度极大,地下物流系统规划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此外,为保障物流设施用地空间,一方面,深圳将强化全市20平方公里物流场站和15平方公里物流仓储用地的规划管控,促进功能提升。另一方面,深圳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研究,形成“1+N”的物流专项政策体系。

物流行业需要提质、降本、增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对此,牟彤华建议:一是通过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转运中心及物流末端配送场站,提高运输配送效率。二是通过无人机、无人配送车,有利于降低人力成本。三是探索地下物流体系建设,将有效提升配送效率,降低能耗。四是强化供应链管理,减少物流上下游各环节的错配、失配问题,有助于降低物流的管理费用。

标签: 城市物流 基础设施 转运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