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银保监会: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关键是要掌握信息和需求|新市民·新金融2022-04-15 21:52:08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北京报道已有省份落地“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效果初步显现。近期,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助力“新市民”在城镇更好地安居创业,切实加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初步统计,“新市民”目前有3亿人之多。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王朝弟认为,“新市民”的出现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改善“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找准了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之所以说是难点,有些“新市民”过去叫农民工,农民工一代、二代,到现在发展到三代,他们和我们一样在城市生活,的的确确面临很多困难。

北京、山东、广东、重庆等地已落地

王朝弟表示,在解决“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关键要掌握这些“新市民”的基础信息和金融服务的具体需求。举个例子,北京银保监局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做了一些探索,积极推动政务数据与监管数据共享,把原来的“金融专网”升级为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目前已经与五个政府部门实现数据直连,整合了新市民的公积金、社保、医保、民政、不动产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银行做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的基础,为金融机构给新市民的精准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北京、山东、广东、重庆等地已出台“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相关政策。其中,山东银保监局主动靠前、快速行动,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主要表现在实现“五个破题”:一是联合出台文件,实现政策联动;二是搭建协调框架,建立推进机制;三是开展统计监测,明确主体认定;四是畅通对接渠道,突破信息瓶颈;五是开发专属产品,创新金融服务。

重庆的特点是做到了“三个融入”。据重庆银保监局副局长周光宇介绍,一是把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探索实践经验融入到政策落地的制度设计中;二是把新市民金融服务融入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中;三是把新市民金融服务融入到落实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中。

广东在“新市民”住房方面进行了探索。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王吴庆介绍,广东辖内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将近4万亿,其中90%都是首套房贷,帮助新市民实现“居者有其屋”;指导银行机构助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为173家企业提供融资340亿元,支持新建及改造长租房源近16万套;佛山分局指导保险公司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在全国首创“政府+保险+科技+服务”出租屋安全管理新模式,为每间出租屋的承租人提供120万元的伤亡及医疗保障,并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出租屋安全管理,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等等。

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因地制宜、先易后难

下一步“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对此,王朝弟指出,银保监会将加强指导,协同地方政府联合发力,按照市场化原则,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金融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加大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保险保障水平。

二是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支持保障性住房、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我们说先易后难,解决新市民住房需求,在县城和经济发达的乡镇与在北京难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差异化地做。

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对“新市民”职业技能培训提供金融支持。应该说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四是提高健康保险服务水平,加强产品创新,提供灵活、实惠、便利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五是推动金融政策与财政、住房、就业、社保等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逐步缓解“新市民”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专题策划、统筹:马春园)

标签: 保险机构 健康保险 因地制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