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资讯 > 正文

【时快讯】书评丨金融和市场助力“双碳”2022-07-16 06:53:37 | 来源:21经济网 | 查看: | 评论: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 / 郑磊

金融是经济体系运转的“润滑油”,无论是传统的实体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经济,都离不开金融支持。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需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是一本讨论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专著,总结了近年来学术界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相关市场和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国内外较近期的数据,值得相关人员借鉴。

尽管对地球变暖的主要影响到底是来自人类还是自然界,科学界仍有争议,但是“双碳”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我国自从2013年开始在多个地区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2021年7月正式设立了全国市场,每日平均交易额约3000多万元,碳价格水平处于较初级的发展阶段。

目前碳交易市场主要是面向企业的碳排放权和碳汇(碳信用)交易,前者是强制性的,类似“做减法”,迫使企业不断减少碳排放;后者则可自愿参与,是“做加法”,产生的碳汇既可以自用,也可以出售获利。由于处在摸索阶段,碳排放权交易覆盖的行业比较少,钢铁、水泥等高排放行业还没有纳入这个体系,很多企业对碳交易了解甚少。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比如交通、取暖制冷、排污等,有必要将面向个人的碳交易市场提上日程。有专家提出建立个人碳账户,推动个人碳账户设立和交易,有利于提高公众对碳排放的认知,也有利于宣传和推动人们采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立低碳个人账户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数据采集、量化、流通等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另外还要发起大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碳排放产品或服务,这需要大量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参与,比如公共交通、城市服务、文化娱乐等,形成低碳排放的计量、兑换、交易、激励系统,使个人碳账户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公众从低碳排放的行为和活动中切实体会到好处。同时,个人碳账户积分应先具备交易流通功能,在流通量达到较大规模之后,可以将其作为基础资产设计为碳金融衍生产品。在企业碳排放交易市场成熟之后,也可考虑个人碳排放积分和企业碳排放配额之间的兑换。

在推动个人碳交易市场方面,政府也可以积极参与,如设立专项基金,先以指定活动的方式,向参与者发放碳积分。逐步细化各种低碳生活方式的碳积分测量计算标准,扩大获取碳积分的方式,通过这种途径引导市民选择低碳生活模式。政府应鼓励消费、服务类企业参与碳积分消费优惠计划。商品标价分为碳积分抵扣部分加现金部分,政府通过对参与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或补贴,不断扩大碳积分抵扣部分在总价格中的占比,产生对消费者更强的吸引力和激励,带动个人积极参与生活低碳减排活动,以获得更多的碳积分,形成低碳生活行为与碳减排之间的良性互动。比如,我国小汽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1-2升,如果消费者自愿减少驾车出行,或者改用新能源车,能显著降低碳排放量。而这种低碳生活行为值得鼓励和提倡,通过碳积分抵扣商品价格的现金,可以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实惠。

除了市场化手段之外,政府还可以将“碳税”作为调节行业碳减排的政策工具。碳税和碳排放权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的,碳税的调节效率更高,可以推动企业提高减碳动力,而碳排放权配置和交易给了企业一定的腾挪空间,让企业能够从自身情况出发,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均衡规划,稳步推进减碳排放。碳税对于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有较大影响,这两个动力实际会形成对企业减排的合力。随着碳交易市场不断壮大,要深入研究碳税、碳排放配额和碳交易市场三者之间复杂的动态调整机制,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助力。如何做大产业碳汇市场和生活碳排放市场,最终出路是打通强制性碳排放市场和自愿性碳汇、碳积分市场。但是,如何既能发挥市场在碳排放权和碳汇、碳积分之间的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同时不影响“双碳”目标的达成,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和探索。在这个现货市场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建设多层次的碳金融市场。

标签: 交易市场 积分抵扣 生活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